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的变迁

被引:20
作者
乌兰图雅
张雪芹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农耕北界; 清代; 科尔沁; 垦殖; 建置;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1.03.007
中图分类号
K928.5 [城市、村落];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根据清代对蒙政策及其对蒙旗土地垦殖的影响 ,结合当时科尔沁建置的时空特征 ,恢复了清代科尔沁土地垦殖典型时期的农耕北界 ,发现 :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具有两次显著的北跃。其中 ,农垦的第一次扩展是在 18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的“请旨招垦”时期 ,导致农耕北界从清代初期的“柳条边墙”北上至今长春四平昌图以及敖汉、翁牛特旗南部 ,哲里木盟东南部、卓索图盟大部以及昭乌达盟南部变成农牧并举、以农为主的交错区。农耕的第二次发展是在清末时期 ,农垦推到洮儿河下游及西辽河两岸地区 ,此时的农耕北界北起黑龙江大庆县 ,经白城西、通辽北、开鲁县到林西县。今吉林省西部、辽宁省北部以及西辽河沿岸地带发展成为以农为主的农牧交错区。事实证明 :清朝对蒙政策及其变化是导致科尔沁农耕北界跃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 ,是科尔沁农牧交错区形成的重要人文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清末内蒙古的地方建置与筹划建省“实边” [J].
乌云格日勒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8, (01) :15-22
[2]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 [J].
邹逸麟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1) :25-33
[3]   清代科尔沁的垦荒 [J].
景爱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2, (03) :155-173
[4]   清代前期东北农耕区的恢复和扩展 [J].
李令福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1, (02) :111-132
[5]   历史时期东北农业的分布与变迁 [J].
景爱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7, (02) :95-119
[6]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丕远主编, 1996
[7]  
清代北部边疆民族经济发展史[M].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卢明辉主编, 1994
[8]  
清代蒙古社会制度[M]. 商务印书馆[日]田山茂,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