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见证季风和荒漠的由来

被引:64
作者
郭正堂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季风; 荒漠; 黄土; 青藏高原; 地球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5 ; 070501 ;
摘要
在世界地图上,华夏大地上的季风和荒漠可谓与众不同:第一,南北两半球的亚热带均以干旱环境为主(包括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南非的纳米布沙漠、澳大利亚沙漠等),而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则为降水充沛的湿润季风区;第二,我国西北大漠与中亚干旱区连为一体,分布的纬度比其他干旱区要高得多;第三,虽然地球赤道两侧均为季风区,但其他季风主要影响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低纬地区,只有东亚季风长驱直入,不仅影响低纬地区,而且可影响到4 0°N以北.我国几代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就在不久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华夏的季风和荒漠并非如此:当时江南处于干旱气候的控制之下,季风只影响我国最南部地区,在环境格局上完全与世界"接轨".今天特殊的东亚气候,源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经历;而黄土高原正是其中渊源的一位可靠见证者.华夏季风与荒漠不仅与华夏山水的其他成员(如青藏高原、长江、黄河、黄土高原、秦岭等)有着明确的"亲缘"关系,而且依然相互作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3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World's roof regulates the earth system[J]. Zhengtang Guo.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4)
[2]   Bi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ge and tectonic-geomorphic implications [J].
Hongbo Zheng .
NationalScienceReview, 2015, 2 (04) :438-453
[3]  
Where were the monsoon regions and arid zones in Asia prior to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J]. Xiaodong Liu,Qingchun Guo,Zhengtang Guo,Zhi-Yong Yin,Buwen Dong,Robin Smith.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5(04)
[4]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及其对季风起源的启示 [J].
江新胜 ;
崔晓庄 ;
伍皓 ;
熊国庆 ;
卓皆文 ;
陆俊泽 ;
江卓斐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 32 (03) :54-63
[5]   华家岭山地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与西部黄土高原地貌演化 [J].
詹涛 ;
郭正堂 ;
吴海斌 ;
葛俊逸 ;
周鑫 ;
武春林 ;
曾方明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8) :1040-1047
[6]   全球季风的地质演变 [J].
汪品先 .
科学通报, 2009, 54 (05) :535-556
[7]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J].
袁宝印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彭淑贞 ;
乔彦松 ;
吴海斌 ;
肖国桥 ;
葛俊逸 ;
孙斌 ;
周鑫 ;
尹秋珍 ;
梁美艳 ;
秦利 ;
刘恋 ;
姚政权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7, (02) :161-171
[8]   甘肃秦安糜子湾剖面中新世风尘堆积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J].
刘进峰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彭淑贞 ;
乔彦松 ;
孙斌 ;
葛俊逸 .
第四纪研究, 2005, (04) :503-509
[9]   新生代亚洲形变与海陆相互作用 [J].
汪品先 .
地球科学, 2005, (01) :1-18
[10]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吴文祥 ;
姜文英 ;
袁宝印 ;
张仲石 ;
魏建晶 ;
赵华 .
科学通报, 2003, (13) :1465-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