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3
作者:
米娜
[1
]
张玉书
[1
]
蔡福
[1
]
纪瑞鹏
[1
]
刘明
[2
]
于秀捷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抚顺市气象局
[3]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有效的利用水;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响应特征;
耗水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b)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安和朝阳站点玉米WUEg分别为1.75±0.47 kg·m-3和1.98±0.72 kg·m-3,呼玛和锦州站点大豆WUEg分别为0.63±0.35 kg·m-3和0.55±0.18kg·m-3;玉米站点WUEg与播种—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和ET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WUEg与温度关系不明显;大豆WUEg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期间平均气温的增加,大豆WUEg升高;在大安和朝阳站点,取得高水分利用效率与获得高产所消耗的水量(即ET)并不一致,表明对于存在干旱胁迫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有效的利用水(Effective use of water,EUW)而不是一味追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消耗的水量(ET)往往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