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3
作者
米娜 [1 ]
张玉书 [1 ]
蔡福 [1 ]
纪瑞鹏 [1 ]
刘明 [2 ]
于秀捷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抚顺市气象局
[3]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
关键词
有效的利用水;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响应特征; 耗水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b)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安和朝阳站点玉米WUEg分别为1.75±0.47 kg·m-3和1.98±0.72 kg·m-3,呼玛和锦州站点大豆WUEg分别为0.63±0.35 kg·m-3和0.55±0.18kg·m-3;玉米站点WUEg与播种—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和ET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WUEg与温度关系不明显;大豆WUEg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期间平均气温的增加,大豆WUEg升高;在大安和朝阳站点,取得高水分利用效率与获得高产所消耗的水量(即ET)并不一致,表明对于存在干旱胁迫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有效的利用水(Effective use of water,EUW)而不是一味追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消耗的水量(ET)往往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甘肃河西玉米制种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J].
樊廷录 ;
杨珍 ;
王建华 ;
王淑英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05) :1-6
[2]   膜孔灌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生产效率试验研究 [J].
董玉云 ;
王宝成 ;
贾丽华 ;
穆红文 ;
费良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32 (05) :7-11+66
[3]   水安全与粮食安全 [J].
康绍忠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 (08) :880-885
[4]   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J].
梅旭荣 ;
康绍忠 ;
于强 ;
黄元仿 ;
钟秀丽 ;
龚道枝 ;
霍再林 ;
刘恩科 .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 (06) :1149-1157
[5]   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机制 [J].
张喜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01) :80-87
[6]   春旱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J].
马树庆 ;
王琪 ;
于海 ;
徐丽萍 ;
张铁林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5) :207-212
[7]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土壤供水量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江恒 ;
杨春葆 .
大豆科学, 2012, 31 (02) :224-231
[8]   品种与密度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邵立威 ;
王艳哲 ;
苗文芳 ;
孙宏勇 ;
陈素英 ;
张喜英 .
华北农学报, 2011, (03) :182-188
[9]   苗期干旱及复水对花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刘吉利 ;
赵长星 ;
吴娜 ;
王月福 ;
王铭伦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3) :469-476
[10]   气候变化与东北地区粮食新增 [J].
张正斌 ;
陈兆波 ;
孙传范 ;
徐萍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01) :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