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治理多样性:一种国家治理的新科学

被引:49
|
作者
李文钊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治理理论;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治理多样性;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16.06.007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现代社会及其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对治理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多规模性、嵌套性和动态性,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理理论,并且都试图寻找"治理万能药",以一种治理方式适用所有情景。然而人类要真正解决所面临的公共事务治理难题,就需要实现"认识论哲学"的转型,以"多样性"的思维范式取代"单一性"思维范式,按照"治理多样性"的新范式来重构治理体制。"治理多样性"分析范式是一种治理的新科学,其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行动者、机制、物品属性、结构和绩效"等要素,核心是公共事务与治理系统的有效匹配,实现基于"多行动者——多机制——多属性——多结构——多目标"的治理,多样性是其内在逻辑。治理本身是一个复杂演进和相互调适的过程。"治理多样性"要应用于治理实践,就需要发展出"诊断、设计和学习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
    张成福
    李丹婷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02) : 95 - 103
  • [2]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徐湘林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 (05) : 1 - 14
  • [3]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M]. 格致出版社 , (美) 科斯 (Coase, 2010
  • [4]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王诗宗, 2009
  • [5] 科学发现的逻辑[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英) 波普尔, 2007
  • [6] 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康之著, 2006
  • [7]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托马斯·C.谢林(ThomasC.Schelling)著, 2005
  • [8] 当代地方治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孙柏瑛著, 2004
  • [9] 人工科学[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美]司马贺(HerbertA.Simon)著, 2004
  • [10]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