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一个新的多岛弧盆系统的厘定及意义

被引:33
作者
郑有业
许荣科
何来信
龚全胜
茨邛
机构
[1] 西藏地质调查院,西藏地质调查院,西藏地质调查院,甘肃地质调查院,西藏地质调查院西藏拉萨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西藏拉萨甘肃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西藏拉萨甘肃地质调查院,甘肃兰州,甘肃兰州,西藏拉萨
关键词
狮泉河; 蛇绿混杂岩; 多岛弧; 板块结合带;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的结构、性质、形成时间及与班 怒带的时空演化关系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划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 ,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完整的蛇绿岩带 ,并首次将其划分为 4个蛇绿岩亚带 ,相互之间由 3个呈平行分布的岛弧链分隔 ,从而构成一个早白垩世的多岛弧盆系统。狮泉河带闭合过程为岛弧造山过程 ,俯冲极向主要向北 ,构成冈底斯 腾冲陆块和喀喇昆仑 南羌塘 左贡陆块之间的晚燕山期结合带 ;它与班 怒带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 ,空间上由北向南迁移 ,并部分重叠 ,反映了由班 怒带向狮泉河带的转化是一种接力式的。上述发现对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INDEPTH)研究进展 [J].
赵文津 ;
赵逊 ;
史大年 ;
刘葵 ;
江万 ;
吴珍汉 ;
熊嘉育 ;
郑玉坤 .
地质通报, 2002, (11) :691-700
[2]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J].
潘桂棠 ;
李兴振 ;
王立全 ;
丁俊 ;
陈智粱 .
地质通报, 2002, (11) :701-707
[3]   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格局机制 [J].
潘桂棠 ;
徐强 ;
王立全 .
矿物岩石, 2001, (03) :186-189
[4]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J].
尹安 .
地球学报, 2001, (03) :193-230
[5]   板块剪式汇聚加地体拼贴——中特提斯消亡的新模式 [J].
雍永源 ;
贾宝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01) :85-89
[6]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J].
罗建宁,彭勇民,潘桂棠 .
岩相古地理, 1996, (03) :1-15
[7]   狮泉河—古昌—永珠蛇绿岩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胡承祖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0, (01) :23-30
[8]   西藏阿里地区西部超镁铁岩的地质特征 [J].
赵崇贺 ;
赵延明 ;
冯玉锟 ;
李国良 .
地球科学, 1983, (01) :159-171+192
[9]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调查[M]. 地质出版社 , 熊盛青等著, 2001
[10]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