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江淮地区特大洪涝时期的环流特征

被引:7
作者
林学椿
于淑秋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动力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动力研究所北京,北京
关键词
大气环流; 特大洪涝; 海气相互作用;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1993.04.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1991年长江淮河流域洪涝时期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指出江淮流域旱涝与东亚低纬度到高纬度经极地再到大西洋低纬度一线的EAA波列密切相关。进而,讨论了EAA波列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黑潮地区和亲潮地区海温的反位相变化可能是形成EAA波列的原因之一。1991年6—8月大气环流的模型类似于EAA波列。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3—5年周期的波列结构 [J].
林学椿 ;
于淑秋 .
大气科学, 1991, (03) :87-96
[2]   1979年季风试验期间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时期的观测研究 [J].
陶诗言 ;
何诗秀 ;
杨祖芳 .
大气科学, 1983, (04) :347-355
[3]   1980年夏季我国南涝北旱的环流特征 [J].
徐夏囡 .
气象, 1980, (12) :6-9
[4]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气象学报, 1962, (01) :1-10
[5]   1954年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时期的环流特征 [J].
陈汉耀 .
气象学报, 1957, (01) :1-12
[6]  
旱涝气候研究进展[M]. - 气象出版社 , 叶笃正,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