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泛华夏造山作用”与加里东和泛非造山作用的对比

被引:61
作者
陆松年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关键词
泛华夏造山作用; 泛非造山作用; 加里东造山作用; 含义及特点; 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泛非造山作用”是在莫桑比克洋闭合时,东、西冈瓦纳逐步聚合,并最终形成冈瓦纳大陆的过程,主要发生于600~550Ma之间。“加里东造山作用”则是原大西洋闭合时,劳伦大陆与异地地体及波罗的大陆聚合的过程,主要发生于500~400Ma之间。发生在中国秦-祁-昆造山带中的古生代早期造山作用与经典的加里东造山作用的含义相去甚远,“加里东造山作用”难以准确反映中国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早期多岛-弧-盆体系的构造格局和造山过程的特点及复杂性,建议使用“泛华夏造山作用”代替“加里东造山作用”一词,以示与经典加里东造山作用的区别。“泛华夏造山作用”发生的时间虽然与“加里东造山作用”相近,但它与原大西洋的闭合没有空间和成因上的联系,是发生在古亚洲洋与原特提斯洋之间多岛-弧-盆体系中的一次造山过程,并奠定了中国古大陆的雏形。
引用
收藏
页码:952 / 9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秦岭中—新元古代造山带与Rodinia大陆再造.[M].陆松年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3,
[2]  
青藏高原北部前寒武纪地质初探.[M].陆松年主编;.地质出版社.2002,
[3]   再论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J].
肖序常 ;
王军 ;
苏犁 ;
宋述光 .
地质通报, 2003, (10) :745-750
[4]   柴北缘沙柳河榴辉岩岩石学及年代学初步研究 [J].
郝国杰 ;
陆松年 ;
李怀坤 ;
郑建康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 (03) :154-162
[5]   中国东北麻山杂岩晚泛非期变质的锆石SHRIMP年龄证据及全球大陆再造意义 [J].
Simon A Wilde ;
吴福元 ;
张兴洲 .
地球化学, 2001, (01) :35-50
[6]   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建新 ;
姜枚 ;
李海兵 ;
崔军文 .
地质学报, 1999, (03) :193-205
[7]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榴辉岩的Sm-Nd及U-Pb年龄——阿尔金构造带中加里东期山根存在的证据 [J].
张建新 ;
张泽明 ;
许志琴 ;
杨经绥 ;
崔军文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0) :1109-1112
[8]   我国西部柴北缘地区发现榴辉岩 [J].
杨经绥 ;
许志琴 ;
李海兵 ;
吴才来 ;
崔军文 ;
张建新 ;
陈文 .
科学通报, 1998, (14) :1544-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