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92
作者
吕达仁
周秀骥
李维亮
罗云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工作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中国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区域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北京等46个甲种日射站1961~1990年逐日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反演了30年来各站逐年、逐月0.7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Depth,简称AOD)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年、季空间分布特征和年代际之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多年平均分布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除个别大城市外,100°E以东,AOD以四川盆地为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100°E以西,南疆盆地为另一个相对大值中心。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各季分布具有各自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分布特征是以四川盆地和南疆盆地为两个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70年代,绝大多数地区AOD值增加,其中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沿海等地,AOD增加较为明显,AOD的分布和60年代较相似;到80年代,我国大范围地区AOD继续呈增加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AOD增加相当明显,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21 / 7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状况分析 [J].
罗云峰 ;
李维亮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1, (01) :77-87
[2]   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 [J].
罗云峰 ;
周秀骥 ;
李维亮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6) :63-72
[3]   我国北方沙尘暴变化趋势的分析 [J].
杨东贞 ;
房秀梅 ;
李兴生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03) :97-103
[4]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宽带消光遥感方法及其应用 [J].
邱金桓 .
遥感学报, 1997, (01) :15-23
[5]   兰州冬季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参数化 [J].
田文寿,陈长和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6, (02) :235-242
[6]   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 [J].
陈隆勋 ;
邵永宁 ;
张清芬 ;
任阵海 ;
田广生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1, (02) :164-174
[7]   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特性 [J].
赵柏林 ;
张芃菲 ;
高国明 .
气象学报, 1986, (02) :235-241
[8]   大气透明度光谱和浑浊度的观测 [J].
毛节泰 ;
王强 ;
赵柏林 .
气象学报, 1983, (03) :32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