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112
作者
王强 [1 ]
张廷斌 [1 ,2 ,3 ]
易桂花 [1 ,4 ]
陈田田 [4 ]
别小娟 [1 ]
何奕萱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3]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4] 不详
关键词
NPP; 气候变化; 驱动因子; MODIS C6; 横断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横断山区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周边区域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NPP作为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判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 C6的NPP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横断地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以及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横断山区植被年NPP总量的介于183.768—223.239 Tg C之间,多年平均为208.498 Tg C,单位面积下的植被年NPP均值为463 g C m-2a-1。整体上,植被NPP呈增加趋势,但局部差异明显。(2)植被NPP平均值的年际变化率在-53—97 g C m-2a-1之间,NPP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分布在北部与中部的东侧以及南部的东、西两侧地区,而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中部的汶川—映秀一带以及南部攀枝花地区。(3)横断山区植被NPP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8.42%,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大雪山-沙鲁里山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比91.58%,分布在北部的阿坝地区以及南部的低海拔广大地区。该研究将对横断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084 / 309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京津冀地区NDVI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 [J].
孟丹 ;
李小娟 ;
宫辉力 ;
屈益挺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 (08) :1001-1007
[2]   基于TRMM订正数据的横断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J].
张涛 ;
李宝林 ;
何元庆 ;
杜建括 ;
牛贺文 ;
辛惠娟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2) :260-270
[3]   武陵山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J].
孙庆龄 ;
冯险峰 ;
肖潇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06) :915-924
[4]   黄河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J].
徐浩杰 ;
杨太保 .
资源科学, 2013, 35 (10) :2024-2031
[5]   基于CASA模型的四川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J].
刘思瑶 ;
卢涛 ;
唐斌 ;
吴彦 ;
吴宁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03) :269-276+282
[6]   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J].
穆少杰 ;
李建龙 ;
周伟 ;
杨红飞 ;
章超斌 ;
居为民 .
生态学报, 2013, 33 (12) :3752-3764
[7]   2000—2010年石羊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 [J].
李传华 ;
赵军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3) :712-718
[8]   1982~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 [J].
毛德华 ;
王宗明 ;
韩佶兴 ;
任春颖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106-1111
[9]   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J].
穆少杰 ;
李建龙 ;
陈奕兆 ;
刚成诚 ;
周伟 ;
居为民 .
地理学报, 2012, 67 (09) :1255-1268
[10]   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 [J].
朱国锋 ;
蒲焘 ;
何元庆 ;
张涛 ;
杜建括 ;
辛惠娟 ;
牛贺文 .
地理科学, 2012, 32 (07) :87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