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特点及其在地震危险性预测中的作用

被引:14
作者
楚全芝
邓志辉
杨竹转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构造块体; 地震断裂带; 地震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地震构造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载体,也是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基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具有鲜明的分区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弱变化,很难用统一的活动期或平静期来涵盖.地震活动强度与各个区域的断裂活动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东、西部断裂活动水平相差约一个数量级,大震发生的频度也相差一个数量级.地震不但与活断层有关,而且与地震构造块体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前兆异常和地震不是因果关系,是伴生或孪生的关系,它们都是构造活动的产物.本文从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环境出发,研究了典型地震构造块体和主要地震断裂带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未来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大震活动的地区主要在西部.重点应该注意塔里木块体沿南北两侧边缘断裂带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在川滇地区应重点关注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及毗邻地区.东部可能会有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发震地点可能与渤海-张家口-河套地震断裂带和郯庐地震断裂带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4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特征 [J].
马晓冰 ;
孔祥儒 ;
刘宏兵 ;
闫永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689-697
[2]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J].
陈九辉 ;
刘启元 ;
李顺成 ;
郭飙 ;
赖院根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333-342
[3]   青藏高原东北缘莫霍界面的三维空间构造特征 [J].
赵金仁 ;
李松林 ;
张先康 ;
杨卓欣 ;
张成科 ;
刘宝峰 ;
张建狮 ;
潘素珍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78-85
[4]   台湾—阿尔泰地学断面阿尔金—龙门山剖面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 [J].
王有学 ;
W D Mooney ;
韩果花 ;
袁学诚 ;
姜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98-106
[5]   西藏南部地区南北向构造的形成及动力学探讨 [J].
王瑜 ;
李齐 ;
万景林 ;
李大明 .
地震地质, 2000, (S1) :117-124
[6]   中国大陆主要强震断裂带超长地震活动期的划分和对比 [J].
楚全芝 .
中国地震, 1998, (03) :97-102
[7]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分段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估 [J].
楚全芝,汪良谋,虢顺民 .
地震地质, 1995, (02) :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