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5年中国耕地资源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研究——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视角

被引:29
作者
陈先鹏 [1 ]
方恺 [1 ]
吴次芳 [1 ,2 ]
王田雨 [1 ]
龙吟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
[3] 日本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粮食供需平衡; 生态足迹; 行星边界; 耕地利用;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9.03.047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目的]研究2009—2015年中国及其31个省(不含港澳台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为优化和完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利用粮食供需平衡法和生态足迹法,分析耕地资源的供需盈亏和生态盈亏,并结合耕地保护红线和行星边界框架,探讨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安全区间。[结果]从粮食供需盈亏来看,中国耕地利用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省际差异明显,盈余省份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东南沿海省份赤字系数较高;从生态足迹盈亏来看,中国耕地利用总体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赤字系数较高的省份主要位于中东部人口集聚和经济发达地区及西北地区,少数盈余省份分布在南部和西南地区;行星边界框架提出的耕地转化率不超过15%,具有一定合理性。结合耕地保护红线讨论中国耕地规模的安全区间,认为1.20×10~8~1.44×10~8 hm2是相对合理的设定。[结论]今后在完善区域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关注耕地规模区间的设定和变动,遵循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协调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6+306+315 +3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近14年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的时空特征 [J].
吴艳飞 ;
徐羽 ;
徐刚 .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37 (06) :236-241+352
[2]   新时期中国粮食供需平衡态势及粮食安全观的重构 [J].
谢高地 ;
成升魁 ;
肖玉 ;
鲁春霞 ;
刘晓洁 ;
徐洁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6) :895-903
[3]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格局 [J].
谭永忠 ;
何巨 ;
岳文泽 ;
张亮 ;
王庆日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2) :186-197
[4]   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机制分析 [J].
赵荣钦 ;
李志萍 ;
韩宇平 ;
Milind Kandlikar ;
张战平 ;
丁明磊 .
地理学报, 2016, 71 (09) :1613-1628
[5]   中国跻身中等偏上收入组 [J].
王金萍 .
中国统计, 2016, (09) :66-67
[6]   2003—2013年中国粮食增产格局及其贡献因素研究 [J].
封志明 ;
孙通 ;
杨艳昭 .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06) :895-907
[7]   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分异的中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研究 [J].
郭杰 ;
包倩 ;
欧名豪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06) :71-80
[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粮食安全的生态安全底线核算[J]. 何玲,贾启建,李超,许皞.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
[9]   陕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视角 [J].
靳亚亚 ;
赵凯 ;
肖桂春 .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 (10) :12-19
[1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 [J].
方恺 .
生态学报, 2015, 35 (11) :3766-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