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帕米尔塔什库尔干中新世高钾碱性岩的成因机制与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7
作者
徐晓尹 [1 ]
蔡志慧 [2 ]
许志琴 [2 ,3 ]
曹汇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帕米尔; 塔什库尔干; 新生代高钾碱性岩;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7.03.006
中图分类号
P588.15 [碱性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塔什库尔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帕米尔高原东北部,是中国境内唯一属于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地区。然而,对于东北帕米尔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青藏高原主体的研究薄弱得多。我们对东北帕米尔塔什库尔干地区新生代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新生代岩体中锆石U-Pb年龄约为10 Ma。所有样品显示高钾、碱性特征:K2O(4.39%11.86%)、AR值为3.07~6.36及A/CNK为0.57~0.81,为高钾碱性岩。塔什库尔新生代高钾碱性岩相对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有高的Sr/Y比值,Eu异常不明显。富集LREE,(La/Yb)N=40.26~287.59。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塔什库尔干高钾碱性岩可能来源于榴辉岩相加厚下地壳。岩石的εHf(t)为-0.83-8.90,范围较大,说明其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推测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引起帕米尔地壳快速增厚,由于地壳增厚不均以及喀喇昆仑断裂的向北扩展作用,在中新世中期塔什库尔干地区局部范围内岩石圈重力失稳并发生垮塌,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高钾碱性岩浆。
引用
收藏
页码:616 / 62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华北克拉通南缘下汤地区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 [J].
黄道袤 ;
万渝生 ;
张德会 ;
董春艳 ;
赵元艺 .
地质论评, 2016, 62 (06) :1439-1461
[2]   关于火成岩常用图解的正确使用:讨论与建议 [J].
邓晋福 ;
刘翠 ;
冯艳芳 ;
肖庆辉 ;
狄永军 ;
苏尚国 ;
赵国春 ;
段培新 ;
戴蒙 .
地质论评, 2015, 61 (04) :717-734
[3]   岩浆弧火成岩构造组合与洋陆转换 [J].
邓晋福 ;
冯艳芳 ;
狄永军 ;
刘翠 ;
肖庆辉 ;
苏尚国 ;
赵国春 ;
孟斐 ;
马帅 ;
姚图 .
地质论评, 2015, 61 (03) :473-484
[4]   汝城高坳背钨—钼矿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矿石辉钼矿Re-Os年龄 [J].
王彦斌 ;
王登红 ;
韩娟 ;
雷泽恒 ;
陈郑辉 ;
屈文俊 ;
许以明 ;
资柏忠 ;
王清利 .
地质论评, 2010, 56 (06) :820-830
[5]   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 [J].
侯可军 ;
李延河 ;
田有荣 .
矿床地质, 2009, 28 (04) :481-492
[6]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王建平 .
地质通报, 2008, 27 (12) :2057-2066
[7]   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及地质应用 [J].
侯可军 ;
李延河 ;
邹天人 ;
曲晓明 ;
石玉若 ;
谢桂青 .
岩石学报, 2007, (10) :2595-2604
[8]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郑永飞 ;
高山 .
岩石学报, 2007, (02) :185-220
[9]   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钾质碱性岩Ar-Ar年龄——以羊湖、昝坎和苦子干岩体为例 [J].
林清茶 ;
夏斌 ;
张玉泉 .
矿物岩石, 2006, (02) :66-70
[10]   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J].
柯珊 ;
莫宣学 ;
罗照华 ;
詹华明 ;
梁涛 ;
李莉 ;
李文韬 .
岩石学报, 2006, (04) :90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