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的影响

被引:87
作者
陈欢 [1 ,2 ]
曹承富 [1 ,2 ]
张存岭 [3 ]
李玮 [1 ,2 ]
乔玉强 [1 ,2 ]
杜世州 [1 ,2 ]
赵竹 [1 ,2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 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3] 安徽省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砂姜黑土; 土壤肥力; 施肥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2 [土壤肥力测定];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安徽濉溪杨柳定位试验(1981-)为平台,以土壤的5种酶活性(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7种基础化学性质(pH、EC、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将各主成分得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将原12个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指标降维、提取出2个主成分,反映了原信息量的88.22%,且无原变量丢失。其中第一主成分以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EC、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贡献最大;第二主成分则以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pH贡献最大。作为综合评价砂姜黑土肥力的生物指标,酸性和中性磷酸酶优于其他三种土壤酶。以两个主成分得分为新指标进行聚类得到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排序为MNPK,HMNPK>M>NPK>CK,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砂姜黑土的最佳培肥模式,单施有机肥次之,而长期单施化肥或者不施肥则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方法 [J].
包耀贤 ;
徐明岗 ;
吕粉桃 ;
黄庆海 ;
聂军 ;
张会民 ;
于寒青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20) :4197-4204
[2]   酸化梨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J].
赵静 ;
韩甜甜 ;
谢兴斌 ;
董彦 ;
吴曼 ;
梁爱新 ;
沈向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4) :115-120
[3]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s for Planting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oll in Yanbian Area [J].
JIN Xing-hua1* ;
2.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
3. College of Agronomy .
Medicinal Plant, 2011, (06) :1-4
[4]   主成分分析在潮土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J].
张水清 ;
黄绍敏 ;
郭斗斗 .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 (04) :82-86
[5]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otassium Status in Agricultural Soils in Hamadan,Western Iran[J]. M. JALALI.Pedosphere. 2010(03)
[6]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长期施肥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陈吉 ;
赵炳梓 ;
张佳宝 ;
沈林林 ;
王芳 ;
钦绳武 .
土壤, 2010, 42 (03) :415-420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黄土沟壑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以长武县耕地土壤为例 [J].
黄婷 ;
岳西杰 ;
葛玺祖 ;
王旭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03) :141-147+187
[8]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J].
吴玉红 ;
田霄鸿 ;
南雄雄 ;
池文博 ;
闫小丽 ;
朱瑞祥 ;
同延安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2) :223-228
[9]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新垦淡灰钙土土壤肥力质量 [J].
陈留美 ;
桂林国 ;
吕家珑 ;
王重光 ;
李政中 ;
王增 ;
孙榕 .
土壤, 2008, 40 (06) :971-975
[10]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J].
曹承富 ;
孔令聪 ;
张存岭 ;
赵斌 ;
赵竹 ;
张耀兰 ;
杜世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05) :1073-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