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贵池抛刀岭金矿含矿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42
作者
段留安 [1 ,2 ]
杨晓勇 [1 ]
汪方跃 [1 ]
邓江洪 [1 ]
孙卫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武警黄金第七支队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抛刀岭金矿; 英安玢岩; 锆石U-Pb定年; 太平洋板块俯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3 [岩石产状、结构和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贵池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是该地区首次发现的独立玢岩型金矿床,含矿岩体主要为蚀变矿化的英安玢岩。经过近两年的地质勘查,该矿床已接近大型金矿床规模。通过对抛刀岭金矿含矿岩体锆石LA-ICPMSU-Pb测定,其成岩年龄为146.8±2.4Ma和141.3±1.0Ma(2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大规模铜金成矿事件时间一致。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为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轻稀土富集等地球化学特征。较高的锆石Ce4+/Ce3+和EuN/EuN*显示抛刀岭含矿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这套含矿岩石属火山弧花岗岩(VAG),与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下,即太平洋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和地幔楔熔融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241 / 325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成因及成矿意义 [J].
谢建成 ;
杨晓勇 ;
肖益林 ;
杜建国 ;
孙卫东 .
地质学报, 2012, 86 (03) :423-459
[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金矿裂变径迹研究及大地构造意义 [J].
田朋飞 ;
杨晓勇 ;
袁万明 ;
刘海涛 ;
薛斌 .
地质学报, 2012, 86 (03) :400-409
[3]   安徽贵池铜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张智宇 ;
杜杨松 ;
张静 ;
庞振山 .
地质论评, 2011, 57 (03) :366-378
[4]   安徽省贵池抛刀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J].
赵德奎 ;
汪梅生 ;
朱永胜 ;
方梅 .
安徽地质, 2009, 19 (02) :107-110
[5]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J].
毛景文 ;
邵拥军 ;
谢桂青 ;
张建东 ;
陈毓川 .
矿床地质, 2009, 28 (02) :109-119
[6]  
Geochronology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Lu-Zong basin and its significance[J]. David COOKE,Sebastien MEFFRE.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10)
[7]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J].
周涛发 ;
范裕 ;
袁峰 .
岩石学报, 2008, 24 (08) :1665-1678
[8]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 [J].
杜杨松 ;
李顺庭 ;
曹毅 ;
秦新龙 ;
楼亚儿 .
现代地质, 2007, (01) :71-77
[9]   安徽省贵池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J].
董胜 .
物探与化探, 2006, (03) :215-219+223
[10]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 [J].
杜杨松 ;
秦新龙 ;
田世洪 .
岩石学报, 2004, (02) :33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