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造特征论北京西山的印支运动

被引:42
作者
宋鸿林
葛梦春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
关键词
印支运动; 北岭; 地层; 造山运动; 古生界; 褶皱轴; 向斜; 侏罗系; 流劈理; 下侏罗统; 燕山运动; 泥质岩; 粘土岩; 北京西山;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84.01.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印支运动在滨太平洋区的重要意义,一向为地质学家所关注。尤其自七十年代以来,对燕山及北京西山地区的印支运动的迹象及其性质的论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对本区印支运动性质的论述,多局限于观察具体露头上下两套地层间的交角之大小。因而多数人把下侏罗统或杏石口组与下伏双泉组(属晚二叠世或部分属早三叠世)之接触关系视为平行不整合。而把北京西山古生界及双泉组(以下合并简称古生界)岩层形成的构造,简单地归因于燕山运动之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北京地区燕山运动 [J].
鲍亦冈 ;
谢德源 ;
陈正帮 ;
穆炳涛 .
地质学报, 1983, (02) :195-204
[2]   变质岩层构造的形变相分析 [J].
傅昭仁 ;
单文琅 ;
葛梦春 .
地球科学, 1983, (03) :63-72+149
[3]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J].
崔盛芹 ;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83, (01) :51-62
[4]   燕辽及其邻区的古构造体系研究 [J].
崔盛芹 ;
杨振升 ;
周南硕 ;
李志超 ;
葛肖虹 .
地质学报, 1977, (02) :136-149
[5]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
[6]   北京西山谷积山箱形背斜倾伏端构造研究 [J].
宋鴻林 .
地质学报, 1966, (01) :29-42
[7]   北京西山的香肠构造 [J].
马杏垣 .
地质论评, 1965, (01) :13-28
[8]  
地质构造形迹图册.[M].武汉地质学院区地教研室著;.地质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