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可变后缘翼型的鲁棒优化设计

被引:4
作者
郑宇宁 [1 ]
邱志平 [1 ]
黄仁 [1 ]
苑凯华 [2 ]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CST方法; 变后缘; 不确定性; 鲁棒性优化; 驱动能;
D O I
10.13700/j.bh.1001-5965.2014.0387
中图分类号
V211.41 [机翼空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3 ; 080104 ;
摘要
为了改善二元可变后缘翼型在外界条件变化时的气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鲁棒性优化方法.在类别形状函数变换(CST)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二元可变后缘翼型的参数化模型.探讨了确定性优化方法与鲁棒性优化方法的区别.充分考虑翼型几何形状和来流马赫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最大化升阻比均值、最小化升阻比标准差的鲁棒优化设计.对于优化后的可变后缘翼型,计算了变形所需的驱动能.结果表明:鲁棒性优化方法在提升翼型气动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该性能对来流马赫数的敏感度,鲁棒性优化翼型所需的驱动能有所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897 / 9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翼型气动性能鲁棒性优化设计 [J].
柳杨 ;
邱志平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 (01) :41-44+53
[2]   可连续光滑偏转后缘的变弯度翼型气动特性分析 [J].
陈钱 ;
白鹏 ;
尹维龙 ;
冷劲松 ;
詹慧玲 ;
刘子强 .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0, 28 (01) :46-53
[3]   基于响应面的翼型稳健设计研究 [J].
丁继锋 ;
李为吉 ;
张勇 ;
唐伟 .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7, (01) :19-22+28
[4]   多学科设计优化中常用代理模型的研究 [J].
穆雪峰 ;
姚卫星 ;
余雄庆 ;
刘克龙 ;
薛飞 .
计算力学学报, 2005, (05) :608-612
[5]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M]. 科学出版社 , 方开泰著, 1994
[6]   Aerodynamic benefits of adaptive wing technology [J].
Stanewsky, E .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 4 (07) :439-452
[7]   A GENETIC ALGORITHM TUTORIAL [J].
WHITLEY, D .
STATISTICS AND COMPUTING, 1994, 4 (02) :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