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资源

被引:99
作者
王铁冠 [1 ]
韩克猷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中-新元古界; 原生油气; 西伯利亚; 冀北坳陷; 矿山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西伯利亚、非洲、东欧、印度、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克拉通,均有中-新元古界至下寒武统原生油气与油气藏的报道,特别是东西伯利亚与阿曼两地,现探明的油气储量业已达到十亿吨级至亿吨级油当量的规模,证明中-新元古界的原生油气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能源资源领域。中国中-新元古界,乃至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普遍处于过成熟状态,不利于液态石油的保存,目前尚未发现其原生油田,但是,在一些地区已发现大量中-新元古界油苗,或大规模的沥青脉,剖析其中-新元古界的含油性,有利于指导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勘探。以扬子克拉通川西北龙门山前山带,以及华北克拉通燕山北部坳陷带为例,由于上覆沉积盖层累计厚度较薄,中-新元古界无深埋经历,或者岩石圈异常增厚,形成"冷圈、冷盆"的地质条件,中-新元古界原生烃类始终处于石油"液态窗"内,仍有利于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气资源的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川西北矿山梁地区沥青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黄第藩 ;
王兰生 .
石油学报, 2008, (01) :23-28
[2]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油气田形成条件探讨 [J].
王兰生 ;
韩克猷 ;
谢邦华 ;
张鉴 ;
杜敏 ;
万茂霞 ;
李丹 .
天然气工业, 2005, (S1) :1-5+14
[3]   龙门山北段烃源岩纵向分布及地化特征 [J].
谢邦华 ;
王兰生 ;
张鉴 ;
陈盛吉 .
天然气工业, 2003, (05) :21-23+139
[4]   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地震分布规律(一) [J].
徐常芳 .
地震学报 , 1996, (02) :254-261
[5]   辽西龙潭沟元古界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探讨 [J].
王铁冠 ;
黄光辉 ;
徐中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8, (03) :278-287
[6]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油苗的原生性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王铁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0, (02) :34-52
[7]   燕山西段震旦亚界油气生成问题探讨 [J].
张长根 ;
熊继辉 .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79, (01) :88-102+140
[8]   燕山西段震旦亚界、下古生界含油性 [J].
黄醒汉 ;
张一伟 .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79, (01) :103-114+145
[9]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及其矿产 [J].
杜汝霖 .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78, (02) :5-15
[10]  
深层油气藏储集层与相态预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淑萱,(苏)彼秋哈(Пецюха,Ю.А.)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