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评价标准与储层分类

被引:85
作者
涂乙 [1 ]
邹海燕 [2 ]
孟海平 [3 ]
夏志远 [3 ]
李楠 [4 ]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
[4]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关键词
指标分值; 主因子; 权重系数;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因子; 储层分类; 页岩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迅猛发展,页岩气评价标准和储层分类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在调研国内外页岩气地质特点、生气能力、储气能力和易开采性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四川盆地具体地质情况,筛选出10个储层评价参数,并界定了评价参数分级分值。随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化各因子之间的大小关系,计算出了各主、次因子的权重和页岩气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因子,从而进行了储层分类。分析发现,我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与美国五大页岩气盆地地质特点极为相似,并且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储层综合评价因子分别为0.48和0.45,与美国New Albany页岩气盆地储层评价因子相差不大,开发潜力巨大。实例证明,储层分类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度非常高。该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页岩气储层评价和选区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青东凹陷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
涂乙 ;
谢传礼 ;
刘超 ;
李佳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 (02) :381-386
[2]   页岩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选区条件 [J].
范柏江 ;
师良 ;
庞雄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6) :9-13+111
[3]   页岩气地质选区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J].
李延钧 ;
刘欢 ;
刘家霞 ;
曹利春 ;
贾学成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2) :28-34+8
[4]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J].
聂海宽 ;
唐玄 ;
边瑞康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484-491
[5]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我国黔南坳陷页岩气勘探前景浅析 [J].
杨振恒 ;
李志明 ;
沈宝剑 ;
韩志艳 .
中国石油勘探, 2009, 14 (03) :24-28+2
[6]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的应用 [J].
董大忠 ;
程克明 ;
王世谦 ;
吕宗刚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5) :33-39+136
[7]   陆相碎屑岩储层定量评价的新方法——以河南某油田为例 [J].
张旭 ;
颜其彬 ;
李祖兵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1) :141-144+148
[8]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为例 [J].
刘吉余 ;
彭志春 ;
郭晓博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2) :13-15+82
[9]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J].
张金川 ;
金之钧 ;
袁明生 .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15-18+131
[10]   灰关联分析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
赵加凡 ;
陈小宏 ;
张勤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 (04) :28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