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名义价格幻觉与管理者迎合——基于基金拆分现象的研究

被引:39
作者
俞红海 [1 ]
陆蓉 [2 ]
徐龙炳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名义价格幻觉; 迎合; 基金拆分; 理性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0.91 [证券市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金拆分是在保持投资者资产总值不变前提下,通过降低基金单位净值来实现"净值归一"。拆分过程中尽管理论上基金业绩及投资者利益保持不变,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引起投资者大量申购,导致基金规模急剧扩大。对此,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大量申购拆分后的基金是因为名义价格幻觉产生的低净值偏好;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这一价格幻觉来增加资金净流入。进一步研究表明,基金拆分后规模扩大是由于吸引了大量新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申购而造成的;长期来看,进行拆分的基金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因此,总体来说基金拆分是理性的管理者迎合并利用投资者非理性偏好来实现其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本文所揭示的因市场参与者理性程度不同所造成的隐性侵害问题值得监管者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投资者有限理性与基金营销策略——基金大比例分红的证据 [J].
李科 ;
陆蓉 .
管理世界, 2011, (11) :39-48
[2]   迎合理论对公司决策影响研究评述 [J].
崔晓蕾 ;
徐龙炳 .
经济学动态, 2011, (06) :132-137
[3]   基金业绩与资金流量:我国基金市场存在“赎回异象”吗? [J].
肖峻 ;
石劲 .
经济研究, 2011, 46 (01) :112-125
[4]   再售期权、通胀幻觉与中国股市泡沫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国进 ;
张贻军 ;
王景 .
经济研究, 2009, 44 (05) :106-117
[5]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究竟迎合了谁的需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
黄娟娟 ;
沈艺峰 .
会计研究, 2007, (08) :36-43+95
[6]   基金业绩与投资者的选择——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异常现象的研究 [J].
陆蓉 ;
陈百助 ;
徐龙炳 ;
谢新厚 .
经济研究, 2007, (06) :39-50
[7]   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的影响——来自11个城市的证据 [J].
黄玲文 ;
姚洋 .
经济研究, 2007, (03) :57-69
[8]   股民过度交易了么?——基于中国某证券营业厅数据的研究 [J].
谭松涛 ;
王亚平 .
经济研究, 2006, (10) :83-95
[9]   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现象研究 [J].
刘志远 ;
姚颐 .
证券市场导报, 2005, (02) :37-41
[10]   开放式基金赎回机制的外部效应 [J].
李曜 ;
于进杰 .
财经研究, 2004, (12) :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