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柱漆辽地区中、上奥陶统牙形刺序列——揭示达瑞威尔阶下部至桑比阶之间的沉积间断

被引:12
作者
王志浩 [1 ]
甄勇毅 [2 ]
马譞 [1 ]
张元动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 Geological Survey of New South Wales
[3] 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和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牙形刺; 沉积间断; 达瑞威尔阶; 桑比阶; 中、上奥陶统; 石柱漆辽; 重庆;
D O I
10.19800/j.cnki.aps.2017.01.005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重庆石柱漆辽剖面奥陶系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牯牛潭组至凯迪阶(Katian)宝塔组的牙形刺序列及其对比。牙形刺序列由上而下可分为:宝塔组Hamarodus brevirameus生物带和Amorphognathus superbus生物带;大田坝组的Baltoniodus alobatus,Baltoniodus variabilis和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牯牛潭组的Yangtzeplacognathus crassus生物带和Lenodus variabilis生物带。其中Hamarodus brevirameus生物带至Baltoniodus alobatus生物带上部为凯迪阶,B.alobatus生物带下部至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上部为桑比阶(Sandbian),而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生物带下部,Yangtzeplacognathus crassus生物带和Lenodus variabilis生物带归入达瑞威尔阶。根据文中所识别的牙形刺序列,该剖面显然缺失了达瑞威尔阶中上部的牙形刺生物带如Pygodus serra生物带(即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和Y.foliaceus生物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和Dzikodus tablepointensis生物带。因此,在重庆石柱漆辽剖面奥陶系牯牛潭组和大田坝组之间的地层是不连续的,存在一明显的沉积间断,缺失了相当于牯牛潭组标准剖面中上部的地层(达瑞威尔阶中上部)。而这一沉积间断所发生的时间正好与达瑞威尔中晚期全球海平面下降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浙赣地区上奥陶统砚瓦山组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英文) [J].
王志浩 ;
伯格斯特龙 ;
张元动 ;
甄勇毅 ;
吴荣昌 .
古生物学报, 2015, 54 (02) :147-157
[2]   贵州习水奥陶系牙形石生物地层 [J].
樊茹 ;
卢远征 ;
张学磊 ;
张师本 ;
王志浩 ;
李鑫 ;
邓胜徽 ;
张放 .
地层学杂志, 2015, 39 (01) :15-32
[3]   下扬子区奥陶纪牙形刺多样性演变初探 [J].
王志浩 ;
吴荣昌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 26 (04) :331-350
[4]   塔里木中央隆起区上奥陶统的牙形刺 [J].
王志浩 ;
李越 ;
王建坡 ;
马俊业 ;
姚小刚 ;
黄智斌 ;
张园园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9, 26 (02) :97-116
[5]   湖北宜昌奥陶纪特马豆克期晚期—桑比期早期牙形刺多样性初探 [J].
王志浩 ;
吴荣昌 .
古生物学报, 2007, (04) :430-440
[6]   新疆柯坪和甘肃平凉上奥陶统底部附近的牙形刺(英文) [J].
王志浩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 (04) :349-363
[7]   塔里木西部与东北部奥陶系的牙形刺及其意义 [J].
王志浩 ;
周天荣 .
古生物学报, 1998, (02) :39-40+42-50+52-59
[8]   中国奥陶纪牙形刺分区和生物地层 [J].
王志浩 .
古生物学报, 1996, (01) :26-59+133-136
[9]   四川东南部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 [J].
姜怀诚 ;
安泰庠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5, (01) :14-27+110
[10]   宁镇地区奥陶系牙形刺序列 [J].
陈敏娟 ;
陈云棠 ;
张建华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1) :129-13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