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

被引:60
|
作者
朱向东 [1 ,2 ]
贺灿飞 [1 ,2 ]
李茜 [3 ]
毛熙彦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3]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4]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 空气污染; 污染性产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83305 ; 1204 ;
摘要
中国空气污染格局受到政策因素的深刻影响,财政分权和政绩考核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能够激励污染性产业发展进而加剧环境污染。政府层面的环境规制和企业层面的技术进步则减少了单位产能污染排放。两种力量的相互制约塑造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格局。本文基于2003—2013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以综合污染指数刻画空气污染程度,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空气污染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空气污染和污染性产业空间动态一致,均有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污染性产业的存量对污染的加剧作用比增量更为显著。(2)地方政府竞争能够显著增加本地和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环境规制是抑制空气污染的重要方式,但本地的高规制将造成周边地区污染加剧。技术进步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污染,且不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3)抑制空气污染的因素(环境规制、技术进步)比加剧污染的因素(地方政府竞争、污染性产业增长)作用效力更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污染产业发展的同时空气污染程度降低的现象。文章启示调整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环境规制的科学制定与严格执行,促成企业创新驱动是减轻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