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和沉积特征

被引:38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Greenhouse&ProcessingCropsResearchCentre,Agriculture&Agri-FoodCanada,Harrow,Ontario,CanadaNRG,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长春,长春
关键词
土壤再分布; 137Cs背景值模型; 质量平衡模型; 模型参数; 黑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黑土坡耕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再分布速率,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实测的137Cs背景值为2376.81±108.46Bq/m2,模型预测值为2318.4Bq/m2,模型预测远离西北核试验基地的地区较为准确。(2)研究区中坡位(坡肩和坡背)137Cs含量最低,侵蚀最为强烈,平均侵蚀速率为33.56t/(hm2·a)和21.67t/(hm2·a);坡麓和坡足则明显表现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4.93t/(hm2·a)和-24.61t/(hm2·a)。(3)模型预测的侵蚀速率与耕层质量深度(d)、张驰深度(H)正相关,而与137Cs年沉降易被迁移的比例(γ)和颗粒校正因子(P)反相关。并且,模型对参数d、p的敏感性分别高于参数H和γ。
引用
收藏
页码:1376 / 13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利用燃煤飞灰作为时间标记物评价坡耕地黑土侵蚀物质和有机碳的再分配 [J].
方华军 ;
杨学明 ;
张晓平 ;
梁爱珍 .
土壤学报, 2005, (01) :16-23
[2]   137Cs法用于典型流域土壤侵蚀的初步研究——以太湖流域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 [J].
金平华 ;
濮励杰 ;
王金磊 ;
王宇飞 ;
潘少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1) :47-54
[3]   宜兴茶园土壤侵蚀及生态影响 [J].
张燕 ;
杨浩 ;
金峰 ;
张洪 ;
彭补拙 .
土壤学报, 2003, (06) :815-821
[4]   不同管理方式下吉林省农田黑土流失量 [J].
杨学明 ;
张晓平 ;
方华军 .
土壤通报, 2003, (05) :389-393
[5]   黄土区耕作侵蚀及其对总土壤侵蚀贡献的空间格局 [J].
王占礼 ;
邵明安 ;
雷廷武 .
生态学报, 2003, (07) :1328-1335
[6]   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分异的Cs示踪研究 [J].
王晓燕 ;
李立青 ;
杨明义 ;
田均良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2) :74-76+113
[7]   干草原地区土壤137Cs沉积特征 [J].
张春来 ;
邹学勇 ;
董光荣 ;
张信宝 ;
秦芝 .
科学通报, 2002, (03) :221-225
[8]   我国黑土的退化问题及可持续农业 [J].
陆继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53-55+67
[9]   137Cs技术对长江三角洲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初步估算 [J].
曹慧 ;
杨浩 ;
唐翔宇 ;
赵其国 ;
朱振华 ;
濮励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1) :13-15
[10]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壤侵蚀的137Cs示踪法研究 [J].
文安邦 ;
刘淑珍 ;
范建容 ;
朱平一 ;
周麟 ;
张信宝 ;
张一云 ;
徐家云 ;
白立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4)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