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面蒸发量的变化

被引:156
作者
任国玉 [1 ]
郭军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2] 天津市气象局气候服务中心
关键词
水面蒸发; 趋势变化; 气候变化; 气候因子; 中国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2.2 [蒸发观测];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采用600余个台站资料,对全国及主要流域蒸发皿记录的蒸发量及相关气候要素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1956—2000年期间,我国水面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东部、南部和西北地区下降更多。我国长江、海河、淮河、珠江以及西北诸河流域的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均明显减少,海河和淮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黄河和辽河流域减少也较明显,但松花江和西南诸河流域未见明显变化。长江、淮河流域夏季减少速率最大,珠江、辽河以春季减少为主,海河、西北诸河流域春、夏两季都显著减少,黄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四季均有轻度减少,松花江流域四季变化趋势都不明显。全国多数地区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温度日较差同水面蒸发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水面蒸发呈同步减少,为引起大范围蒸发量趋向减少的直接气候因子;地表气温和相对湿度一般在蒸发减少不很显著的地区与蒸发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绝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上升,相对湿度稳定或微弱下降,表明其对水面蒸发量趋势变化的影响是次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若干问题的研究 [J].
刘昌明 .
水科学进展, 2004, (05) :608-614
[2]   星载MODIS资料与地面光度计探测气溶胶变分场 [J].
徐祥德 ;
周秀骥 ;
翁永辉 ;
田国良 ;
刘玉洁 ;
颜鹏 ;
丁国安 ;
张玉香 ;
毛节泰 ;
邱红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5) :1680-1685
[3]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邱新法 ;
刘昌明 ;
曾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4) :437-442
[4]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刘连友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2) :6-11
[5]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J].
吕达仁 ;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大气科学, 2002, (06) :721-730
[6]   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的直接辐射强迫 [J].
王喜红 ;
石广玉 .
高原气象, 2001, (03) :258-263
[7]   关于我国和东亚酸性物质的输送研究I.硫化物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 [J].
王自发 ;
黄美元 ;
高会旺 ;
安俊岭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8, (05) :18-25
[8]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J].
翟盘茂 ;
任福民 .
气象学报, 1997, (04) :35-46
[9]  
The cause ofdecreased pan evaporation overthe past50years. Roderick M L,G D Farquhar. Science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