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矿物的包裹有机质及其生油意义

被引:25
作者
周中毅
叶继荪
盛国英
贾蓉芬
机构
关键词
有机质含量; 碳酸岩; 震旦系; 岩石; 碱性岩; 碳酸盐矿物; 生油潜力; 可溶有机质; 碳酸盐岩; 白云岩; 烃源岩; 生油岩; 包裹; 天然沥青; 固体沥青;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83.03.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碳酸岩生油机制是石油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界石油储量的40%储集在碳酸岩中。1980年11月美国石油地质年会专门召开碳酸岩石油地球化学与生油潜力讨论会。碳酸岩中有机质的存在形式及生油机制与页岩有何区别?我们研究发现很多碳酸岩生油岩存在包裹于矿物中的有机质。人工热变模拟生油实验表明,它们可以转化为生油物质。近几年,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碳酸盐矿物包裹有机质(以下简称晶包有机质)的地质分布、数量、有机组分特征及其生油意义。这一简略报导期望同行们共同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碳酸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与油气评价 [J].
傅家谟 ;
刘德汉 .
石油学报, 1982, (01) :1-9+95
[2]   近500和1000大气压下现代海藻的热转变模拟实验 [J].
贾蓉芬 ;
周中毅 .
地球化学, 1981, (01) :87-94
[3]   正烷烃的偶碳优势特征 [J].
盛国英 ;
范善发 ;
刘德汉 ;
粟能先 ;
周鸿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1, (01) :57-65
[4]   陕甘宁盆地古生界油气形成中干酪根的演化 [J].
范璞 ;
沈平 ;
荣光华 ;
王宏勇 ;
叶继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01) :47-55
[5]   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学特征 [J].
周中毅 ;
贾蓉芬 .
地球化学, 1974, (04) :27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