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活动与高原隆升关系

被引:24
作者
邓万明
孙宏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生代; 火山活动; 岩石圈演化; 高原隆升;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9.s1.008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在时代上几乎贯穿了整个第三纪和早第四纪。火山活动与高原岩石圈的构造演化和隆升过程有良好的耦合关系。高原隆起前、后火山岩在地球化学性质及源区的差异,反映了岩石圈深部地质过程的不同特征。火山活动和高原的隆升都表现了多阶段性和非均匀的特点。推测在上新世末高原面已抬升到4000~4500m,更新世以来的强烈隆起主要表现为高原周边造山带的构造活化,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52 / 9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青藏北部板内火山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源区特征 [J].
邓万明 ;
孙宏娟 .
地学前缘, 1998, (04) :126-136
[2]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 [J].
邓万明 ;
郑锡澜 ;
松本征夫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6, (04) :2-11
[3]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4]   青藏北部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邓万明 .
岩石学报, 1993, (04) :379-387
[5]   Cenozoic Volcanism and Intraplate Subduction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
邓万明 .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1991, (02) :140-152
[6]   中昆仑造山带钾玄岩质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时代 [J].
邓万明 .
地质科学, 1991, (03) :201-213
[7]   西藏阿里地区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兼论陆内俯冲作用 [J].
邓万明 .
岩石学报, 1989, (03) :1-11+98
[8]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
[9]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板内火山岩[M]. 地质出版社 , 邓万明著, 1998
[10]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选[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