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43
作者
刘池洋 [1 ]
赵俊峰 [1 ]
马艳萍 [2 ]
王建强 [1 ]
熊林芳 [1 ]
陈建军 [2 ]
毛光周 [3 ]
张东东 [1 ]
邓煜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富烃凹陷; 矿产分布的偏富极; 形成条件; 动力学环境; 陆相含油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和规模,同时明显控制或影响着大中型油气田(藏)的形成和相对集中分布。富烃凹陷控制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认识,是对之前沉积盆地和烃源岩控制油气理论的延展和深化,集"盆控论"宏观评价预测的整体性和"源控论"局域评价的缘源性之长于一体,强调在盆地诸多凹陷中识别和遴选富烃凹陷,是油气勘探和评价预测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关于富烃凹陷,无论是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需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地学条件和动力学环境及主控因素。本文综述了以下诸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1)水体中有机质的高产出;(2)沉积时丰富有机质的保存埋藏;(3)优质烃源岩的特征;(4)沉降与充填关系、地热场与热演化、湖盆咸化、全球或大区域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地质事件与构造变动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在富烃凹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对富烃凹陷形成条件和环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尚待深化的问题主要有:(1)在研究的内容和主次方面,总体仍是围绕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发育的研究居多,关注富烃凹陷特征及形成的讨论明显要少;(2)在探究思路和形式上,"由此及彼"较多,"由表及里"或"由果索因"尚少;(3)在研究地区和类型上,以我国东部,特别是近海断陷型富烃凹陷为主,对陆相坳陷型富烃凹陷的研究甚少;(4)微生物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贡献尚需加强;(5)对无机元素参与和其作用重视不够;(6)对深部作用和过程研究薄弱;(7)研究结果受研究对象表观特征和地区局限性影响明显。富烃凹陷是油气资源偏富极分布的典型表现。相对于海相盆地,陆相盆地富烃凹陷形成和内部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受所在地区个性地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局部特有深部作用的控制更为重要。对此,目前尚有部分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或主控因素还不清楚。对这类超常现象的研究需要突破惯常思维和常规模式,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9 条
[1]   有机-无机能源矿产相互作用及其共存成藏(矿) [J].
刘池洋 ;
毛光周 ;
邱欣卫 ;
吴柏林 ;
赵红格 ;
王建强 .
自然杂志, 2013, 35 (01) :47-55
[2]   铀对(Ⅱ型)低熟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影响 [J].
毛光周 ;
刘池洋 ;
张东东 ;
邱欣卫 ;
王建强 ;
刘宝泉 ;
刘静江 ;
曲少东 ;
张参 ;
邓煜 ;
王飞飞 .
地质学报, 2012, 86 (11) :1833-1840
[3]   中国海相层系多元生烃及其示踪技术 [J].
刘文汇 ;
王杰 ;
腾格尔 ;
秦建中 ;
饶丹 ;
陶成 ;
卢龙飞 .
石油学报, 2012, 33(S1) (S1) :115-125
[4]   优质烃源岩评价标准及其应用: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 [J].
卢双舫 ;
马延伶 ;
曹瑞成 ;
李吉君 ;
王伟明 ;
李会光 ;
陈方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 37 (03) :535-544
[5]   川西北二叠系茅口组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J].
李红敬 ;
解习农 ;
黄俊华 ;
陈慧 ;
林正良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 37 (01) :171-180
[6]   松辽盆地陆相大规模优质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 [J].
冯子辉 ;
方伟 ;
李振广 ;
王雪 ;
霍秋立 ;
黄春艳 ;
张居和 ;
曾花森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9) :1253-1267
[7]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评价体系探讨 [J].
文志刚 ;
刁帆 ;
周东红 ;
李建平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3 (02) :1-5+163
[8]   热力作用的地质、成矿(藏)效应及其判识 [J].
刘池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725-733
[9]   湖底热水活动及其对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为例 [J].
张文正 ;
杨华 ;
解丽琴 ;
杨奕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4) :424-429
[10]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 [J].
朱伟林 .
中国工程科学, 2010, 12 (05)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