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构造背景、时空分布和主要类型

被引:262
作者
侯增谦 [1 ]
莫宣学 [2 ]
杨志明 [1 ]
王安建 [3 ]
潘桂棠 [4 ]
曲晓明 [5 ]
聂凤军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地质科学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造山带; 成矿作用;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 主控因素;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P542.4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4 ;
摘要
大陆成矿作用是当代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大前沿,增进对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是孕育和建立大陆成矿理论框架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系统完整地记录大陆碰撞过程的典型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碰撞造山过程及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了对碰撞成矿阶段以及各阶段动力学过程认识不清,引发了较多争议。青藏高原造山带,成矿规模大、形成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为系统地研究大陆成矿作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印度-亚洲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组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历时3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青藏高原重要成矿事件的时空坐标,初步建立了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或构造控制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大陆碰撞带成矿理论新框架,包括三大成矿作用和12种矿床类型:同碰撞造山成矿作用(65-41 Ma,4种矿床类型),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40-26Ma,4种矿床类型),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25-0 Ma,4种矿床类型)。其主控因素分别为:碰撞造山背景、壳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剪切变形;陆内转换背景、幔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后碰撞伸展环境、壳/幔岩浆作用和热液对流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340 / 35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流体的扫描电镜(能谱)约束——以驱龙和厅宫矿床为例 [J].
杨志明 ;
谢玉玲 ;
李光明 ;
徐九华 .
矿床地质, 2006, (02) :147-154
[2]   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J].
董方浏 ;
侯增谦 ;
高永丰 ;
曾普胜 ;
蒋成兴 .
岩石学报, 2006, (04) :927-937
[3]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厅宫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杨志明 ;
谢玉玲 ;
李光明 ;
徐九华 ;
王葆华 .
矿床地质, 2005, (06) :584-594
[4]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徐文艺 ;
曲晓明 ;
侯增谦 ;
陈伟十 ;
杨竹森 ;
崔艳合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4) :301-310
[5]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40Ar/39Ar年代格架 [J].
周肃 ;
莫宣学 ;
董国臣 ;
赵志丹 ;
邱瑞照 ;
王亮亮 ;
郭铁鹰 .
科学通报, 2004, (20) :2095-2103
[6]   印度大陆俯冲前缘的可能位置:来自藏南和藏东活动热泉气体He同位素约束 [J].
侯增谦 ;
李振清 .
地质学报, 2004, (04) :482-493
[7]   西藏普兰县马攸木金矿床石英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温春齐 ;
多吉 ;
孙燕 ;
范小平 ;
徐凌 ;
霍艳 ;
格桑多庆 ;
罗小军 .
地质通报, 2004, (07) :686-688
[8]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J].
侯增谦 ;
高永丰 ;
孟祥金 ;
曲晓明 ;
黄卫 .
岩石学报, 2004, (02) :239-248
[9]   青藏高原东缘斑岩铜钼金成矿带的构造模式 [J].
侯增谦 ;
钟大赉 ;
邓万明 .
中国地质, 2004, (01) :1-14
[10]   西藏斑岩铜矿对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 [J].
芮宗瑶 ;
李光明 ;
张立生 ;
王龙生 .
地学前缘, 2004, (01) :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