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分析

被引:69
作者
王林 [1 ,2 ]
冯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冬季降水; 年际变化; 主模态; 大气环流; 海表面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我国160站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分析了我国冬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的一致变化(EOF1)和华南、西南地区与新疆北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反位相振荡的变化(EOF2)两个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年际变化总方差的49.6%和17.3%,并具有显著的2~4年周期。此外,这两个模态也有明显的年代际信号,EOF1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南方地区冬季降水偏少,1988年之后转为偏多,而进入21世纪后逐渐接近历史平均值并有再次转为偏少的趋势,而EOF2表现为1980年至2005年新疆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季降水出现年代际增多,而华南地区的冬季降水出现年代际减少。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表明,我国冬季降水年际变化的EOF1与EN-SO循环以及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当ENSO处于其暖(冷)位相的冬季时,东亚冬季风系统偏弱(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异常水汽输送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辐合(辐散),从而有利于该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少)。与我国冬季降水年际变化EOF2相联系的环流表现为欧亚大陆上空具有相当正压结构的一个波列,该波列对应于东亚沿岸的异常北(南)风,进而引起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辐散(辐合)和华南地区水汽辐合(辐散),有利于南正(负)北负(正)的降水异常分布。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挪威海地区的SST异常分别与这两个模态具有紧密的联系,并对这两个模态具有一定的潜在预报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05 / 11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北太平洋涛动的季节演变及其与我国冬春气候异常的联系 [J].
王林 ;
陈文 ;
冯瑞权 ;
梁嘉静 .
大气科学, 2011, 35 (03) :393-402
[2]   东亚冬季风与中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关系分析 [J].
曾剑 ;
张强 ;
王同美 .
高原气象 , 2010, (04) :975-981
[3]  
How Well do Existing Indices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J]. 王林,陈文.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04)
[4]   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研究 [J].
刘实 ;
布和朝鲁 ;
陶诗言 ;
隋波 .
大气科学 , 2010, (01) :35-44
[5]   我国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关系 [J].
康丽华 ;
陈文 ;
王林 ;
陈丽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1) :45-53
[6]   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和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研究进展 [J].
陈文 ;
顾雷 ;
魏科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 2008, (04) :950-966
[7]   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 [J].
黄荣辉 ;
顾雷 ;
陈际龙 ;
黄刚 .
大气科学, 2008, (04) :691-719
[8]   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对重点行业的影响及致灾成因分析 [J].
赵琳娜 ;
马清云 ;
杨贵名 ;
王秀荣 ;
赵鲁强 ;
杨晓丹 ;
吴昊 ;
王志 ;
康志明 ;
毛冬艳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556-566
[9]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J].
陶诗言 ;
卫捷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337-350
[10]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System and Its Impacts on Climate Disasters in China[J]. 黄荣辉,陈际龙,黄刚.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