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格局及演化过程探讨

被引:160
作者
吴智平
侯旭波
李伟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盆地格局及演化; 中生代; 华北东部;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7.04.001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华北东部中生代盆地演化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洋-陆"俯冲碰撞两大动力学背景,与兴蒙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太行山隆起及郯庐断裂带等陆内及周边造山带的形成、深大断裂发育演化以及深部动力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早-中三叠世华北地区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点,地势北西高、东南低,为一南陡北缓、呈NWW向展布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剪刀式碰撞拼接,华北地区全面抬升,且西部抬升小,东部抬升幅度大,盆地范围向西部退缩,沉积范围缩小,东部地区地势较高,地貌复杂,以隆升剥蚀为主;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由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该时期太行山的形成将华北地区分割成东、西两个大盆,西部鄂尔多斯盆地依然为一个大型沉积盆地,东部渤海湾盆地区在早-中侏罗世的早期为一些小的山间沉积盆地群,主要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大量NWW或近EW向逆冲断层及阔缓褶皱所产生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活动取代了扬子板块、西伯利亚板块活动对华北地区构造演化的控制地位,中国东部进入大规模的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且出现了明显的分区性:在盐山-歧口-新港-兰考-聊城断裂系以东,由于受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主要发育NW或NWW向断陷盆地,而在该断裂系以西至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受左旋走滑影响较弱,主要发育NE和NNE向断陷盆地,在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以北的下辽河坳陷区,盆地的长轴方向为NNE,属郯庐断裂带内部的走滑拉张盆地;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华北广大地区整体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仅在河南信阳盆地及冀中、临清、黄骅坳陷的少数低洼地区接受沉积,多以红色河湖相粗碎屑为主。研究华北东部中生代盆地演化对于该地区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89 条
[11]  
中国油气区地质——地球物理解析.[M].杨宝俊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12]  
华北古生界石油地质.[M].郭绪杰;焦贵浩主编;.地质出版社.2002,
[13]  
太行山造山带岩浆活动及其造山过程反演.[M].罗照华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14]  
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王同和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15]  
中国东部地幔置换作用与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M].郑建平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16]  
中生代以来华北地区造山带与盆地的演化及动力学.[M].王瑜著;.地质出版社.1998,
[17]  
中国东部中生代盆地分析和含油气系统.[M].宋建国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8]  
河南省岩石地层.[M].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编著;席文祥;裴放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9]  
中国大陆根-柱构造.[M].邓晋福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20]  
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M].田在艺;张庆春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