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条件下CO/原油和N/原油的界面张力

被引:20
作者
王海涛
伦增珉
骆铭
赵志峰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轴对称滴形分析; 界面张力; 超临界CO2; 原油体系; 扩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油藏温度下,采用ADSA(axisymmetric drop shape analysis)技术测定了不同压力下CO2/原油和N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实验发现,原油与超临界CO2接触的初始阶段存在强烈的扩散作用,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被超临界CO2溶解抽提,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这种溶解抽提作用增强;原油与N2接触时,也存在相互扩散作用,但在本实验所测试的压力范围内(小于36MPa)并不明显。两种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其中CO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N2/原油体系;N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随压力基本呈线性变化。在CO2/原油体系中,当压力低于17.7MPa时,平衡界面张力下降非常快;当压力大于17.7MPa时,CO2/原油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下降较慢。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压力下原油和CO2的相互作用研究 [J].
柯文奇 ;
张岩 ;
陈大钊 .
国外油田工程, 2009, 25 (04) :3-7
[2]   二氧化碳—原油多相多组分渗流机理研究 [J].
沈平平 ;
黄磊 .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247-251
[3]   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机理——以王庄油田郑411西区为例 [J].
陶磊 ;
李兆敏 ;
张凯 ;
王勇 ;
张继国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1) :51-54+114
[4]   用界面张力法测定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 [J].
彭宝仔 ;
罗虎 ;
陈光进 ;
孙长宇 .
石油学报, 2007, (03) :93-95
[5]   注CO2油气藏流体体系油/水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研究 [J].
孙长宇 ;
王文强 ;
陈光进 ;
马昌峰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109-112
[6]   超临界二氧化碳混相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J].
李孟涛 ;
单文文 ;
刘先贵 ;
尚根华 .
石油学报, 2006, (03) :80-83
[7]   氮气对牛庄油田牛20断块地层油相态特征的影响 [J].
李向良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88-90+109
[8]   甲烷+氮气/水体系高压界面张力的测定与计算 [J].
赵国英 ;
阎炜 ;
陈光进 ;
郭绪强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75-78+82
[9]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rude Oil and CO<sub>2</sub> Under Reservoir Conditions[J] . Daoyong Yang,Yongan Gu.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5 (9-10)
[10]  
Determination of gas–oil miscibility conditions by interfacial tension measurements[J] . Dandina N. Rao,Jong I. Lee.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