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退化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

被引:13
作者
索安宁 [1 ,2 ]
王兮之 [3 ]
林勇 [2 ]
葛剑平 [1 ]
秦向华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
[2]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3] 佛山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4]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潜在植被; 现生植被; 植被退化; 泾河流域; 遥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首先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了潜在植被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出泾河流域现生植被分布格局和潜在植被的分布格局,并利用转换矩阵方法得出了植被退化的空间态势。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最主要的潜在植被类型是针阔叶疏林(32.44%)、阔叶落叶林(31.28%)和中生灌丛(23.71%)。与现生植被相比较,有25.08%的阔叶落叶林潜在分布区被开垦为农作物,13.32%退化为针阔叶疏林,13.04%退化为中生灌丛,14.22%变化为旱生灌丛,仅有25.90%的面积保持了阔叶落叶林植被;针阔叶疏林分布区主要退化为农作物(26.01%)、旱生灌丛(20.99%)、草甸(17.12%);中生灌丛主要退化为草甸(30.29%)和温带草原(43.21%)。植被的退化以流域中部、南部的黄土残塬沟壑区退化最为严重,其次为流域北部的黄土丘陵区,而流域东部的子午岭山区和流域西部的六盘山区植被退化相对较轻。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黄土高原典型区植被冗亏 [J].
索安宁 ;
熊颖 ;
熊友才 ;
葛剑平 .
生态学报, 2007, (03) :989-996
[2]   基于地形限制特征的泾河流域遥感地表覆被分类 [J].
洪军 ;
葛剑平 ;
蔡体久 ;
聂忆黄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6) :61-67
[3]   基于遥感和GIS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退化研究 [J].
索安宁 ;
周睿 ;
洪军 ;
葛剑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81-184
[4]   中国北方地区的本底植被 [J].
任国玉 .
生态学报, 2004, (06) :1287-1293
[5]   中国植被覆盖对夏季气候影响的新证据 [J].
张井勇 ;
董文杰 ;
叶笃正 ;
符淙斌 .
科学通报, 2003, (01) :91-95
[6]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J].
刘纪远 ;
刘明亮 ;
庄大方 ;
邓祥征 ;
张增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31-1040+1058
[7]   黄土高原南缘最近10万年来的植被 [J].
孙湘君 ;
宋长青 ;
王琫瑜 ;
孙孟蓉 .
植物学报, 1996, (12) :982-988
[8]   用Thornthwaite与Holdriddge植被的PE指标对柴达木地区植被──气候关系的初步分析 [J].
周筠珺,周立华 .
干旱区研究 , 1996, (01) :46-51
[9]   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 [J].
张新时 .
第四纪研究, 1993, (02) :157-169+193
[10]   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梯度分布 [J].
王义凤 ;
肖向明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93, (04) :29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