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褶皱中和面的煤层气藏类型

被引:8
作者
张玉柱 [1 ]
闫江伟 [2 ]
王蔚 [2 ]
机构
[1]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2]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褶皱构造; 中和面; 煤层气藏;
D O I
10.13637/j.issn.1009-6094.2015.01.03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指导煤层气目标区优选和勘探开发,厘清褶皱构造控制的煤层气藏富集规律。通过对褶皱中和面上下煤岩层的应力与应变特征的研究,结合煤层气成藏机制,系统分析了褶皱中和面上下煤层气藏储层应力性质、渗透率、气藏边界和盖层条件,得出了褶皱中和面上下煤层背斜与向斜煤层气藏的赋存规律。将褶皱构造控制的煤层气藏划分为向斜上层聚集低渗型、向斜下层高渗运移型、背斜上层逸散型和背斜下层富集型4种类型,并引用相应类型实例进行了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热流力作用下非超临界CO2驱替煤层CH4渗透性变化规律试验 [J].
孙可明 ;
粟爱国 ;
张树翠 ;
陈治宇 ;
吴迪 ;
任硕 ;
岳立新 ;
谈健 ;
王松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13 (02) :182-186
[2]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与规律 [J].
赵少磊 ;
朱炎铭 ;
曹新款 ;
王怀勐 ;
周友 .
煤炭科学技术, 2012, 40 (09) :108-111+116
[3]   开平煤田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 [J].
王猛 ;
朱炎铭 ;
王怀勐 ;
李伍 .
煤炭学报, 2012, 37 (05) :820-824
[4]   褶皱中和面位置确定及其在六盘水涝河向斜中的应用 [J].
顾宏星 ;
傅雪海 ;
季明 ;
陈莉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1, 39 (05) :11-14
[5]   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 [J].
王怀勐 ;
朱炎铭 ;
李伍 ;
张建胜 ;
罗跃 .
煤炭学报, 2011, 36 (07) :1129-1134
[6]   平顶山矿区影响煤层气含气量的地质因素研究 [J].
王占磊 ;
吴财芳 ;
李勃 .
四川地质学报, 2010, 30 (02) :191-193
[7]   褶皱中和面对煤层的控制性研究 [J].
王生全 ;
王贵荣 ;
常青 ;
张添景 ;
王战峰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4) :16-18
[8]   煤层气向斜控气论 [J].
李贵中 ;
王红岩 ;
吴立新 ;
刘洪林 .
天然气工业, 2005, (01) :26-28+206
[9]   阜新煤田王营—刘家区煤层气向斜控气研究 [J].
朱志敏 ;
宋文杰 ;
崔洪庆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673-675
[10]   论韩城矿区煤层气的构造控制 [J].
王生全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1)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