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构造形变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49
作者
赵宗举
朱琰
李大成
俞广
杨树峰
陈汉林
机构
[1]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3]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4] 浙江杭州
关键词
构造形变; 原生油气藏; 次生油气藏; 再生烃油气藏; 古生界; 勘探方向; 中国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中国南方 ,加里东、海西及印支期构造形变主要形成“大隆大坳”构造格局 ,对油气藏主要起建设作用 ;燕山期构造形变对齐岳山断裂以西的四川盆地以外的南方广大地区产生了强烈冲断、褶皱及抬升剥蚀 ,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 ;喜玛拉雅期构造形变波及整个南方 ,控制了现今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的最终形成及分布。南方下第三系断陷为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苏北及江汉盆地等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应主要考虑次生油气藏及再生烃油气藏 ,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 ,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残留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例 [J].
赵宗举 ;
朱琰 ;
杨树峰 ;
王根海 ;
徐云俊 ;
冯加良 ;
邓红婴 .
地质学报, 2002, (01) :124-137
[2]   湖南慈利灯影组古油藏的发现及意义 [J].
赵宗举 ;
冯加良 ;
陈学时 ;
周进高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114-118+196
[3]   金沙江缝合带构造地层划分及时代厘定 [J].
汪啸风 ;
IanMetcalfe ;
简平 ;
何龙清 ;
王传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289-297
[4]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构造盆地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J].
谭筱虹 .
云南地质, 1999, (02) :110-119
[5]   郯庐断裂中段石场-中楼拉分盆地的确定 [J].
周建波 ;
胡克 ;
申宁华 ;
赵达 ;
宫田隆夫 .
地质科学, 1999, (01) :21-24+26-31
[6]   滇西南景谷-镇沅地区早第三纪陆-陆碰撞期走滑挤压盆地 [J].
刘善印 ;
钟大赉 ;
吴根耀 .
地质科学 , 1998, (01) :2-9
[7]   下扬子区中生代溧水南陵拉分盆地的厘定 [J].
林鹤鸣 ;
夏邦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4) :18-23
[8]   四川盆地已知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J].
李一平 .
天然气工业, 1996, (S1) :1-12+105
[9]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 [J].
宋文海 .
天然气工业, 1996, (S1) :13-26+105-106
[10]   沪州古隆起与川南油气 [J].
安作相 .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03) :2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