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6 条
从古地磁研究看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
被引:138
作者:

黄宝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烑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日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古地磁学;
华北地块;
扬子地块;
塔里木地块;
碰撞与拼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318 [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801 ;
摘要:
古地磁学是进行大陆板块或微板块(地块)运动演化过程和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中外学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中国大陆上积累了大量的古地磁数据,为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的起源、构造演化和碰撞拼合过程等提供了定量约束。文中根据现代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判别标准,对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地块显生宙古地磁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和筛选,结合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对中国大陆的形成和演化提出了几点认识:(1)古生代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基本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早古生代扬子、华北及塔里木地块与东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2)中生代是中国大陆各主要块体发生碰撞和拼合的主要时期;(3)中国大陆主要块体间的碰撞和拼合具有局部首先碰撞、相互旋转、完全拼合、陆内挤压造山和伸展反弹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张建新
;
曾令森
;
姜枚
.
中国地质,
2006, (02)
:221-238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张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冷却史及折返机制
[J].
李曙光
;
李秋立
;
侯振辉
;
杨蔚
;
王莹
.
岩石学报,
2005, (04)
:1117-1124

李曙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李秋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侯振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杨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王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拉萨北部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层序新议
[J].
董国臣
;
莫宣学
;
赵志丹
;
王亮
;
周肃
.
地质通报,
2005, (06)
:549-557

董国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周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4]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吴福元
;
葛文春
;
孙德有
;
郭春丽
.
地学前缘,
2003, (03)
:51-60

吴福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葛文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春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5]
扬子地块泥盆纪—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
[J].
张世红
;
朱鸿
;
孟小红
.
地质学报,
2001, (03)
:303-313

张世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

朱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

孟小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
[6]
从亚洲大陆块体拼贴过程看大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J].
周烑秀
;
肖文交
;
杨振宇
;
朱日祥
.
地质论评,
2000, (03)
:270-275

周烑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肖文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杨振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朱日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7]
大别—郯庐—苏鲁造山带复合旋转拼贴作用
[J].
肖文交
;
周烑秀
;
杨振宇
;
赵西西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2)
:147-153

肖文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地质矿产部航测遥感中心!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美国加州CA

周烑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地质矿产部航测遥感中心!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美国加州CA

杨振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地质矿产部航测遥感中心!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美国加州CA

赵西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地质矿产部航测遥感中心!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美国加州CA
[8]
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蘑菇云”模型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李伍平
;
陈美华
;
成中梅
.
地学前缘,
2000, (01)
:97-10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李伍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陈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成中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9]
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理位置探讨
[J].
黄宝春
;
朱日祥
;
Y.Otofuji
;
杨振宇
.
科学通报,
2000, (04)
:337-34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Y.Otofuji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神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神户 -,日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杨振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神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神户 -,日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
[J].
吴福元
;
孙德有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4)
:313-318

吴福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