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勘探

被引:137
作者
陈宗清
机构
[1] 四川省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省成都市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茅口组; 天然气; 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储集空间为孔、洞、缝,特别是东吴运动后产生的表生期古岩溶形成的溶蚀洞穴,在茅口组既多且大,在泸州古隆起区已于99口井中钻遇,钻遇率为9.94%,加上井中重复钻遇,钻遇率达11.35%。放空厚度一般在0.1~1.0m之间,最厚可达3.95m,并不受构造和地域限制,即使是向斜也有放空,勘探领域远较构造圈闭宽广。经开发证实,古岩溶气藏累计采气较好,连通裂缝气藏一般皆好,古岩溶形成的缝洞网络与连通裂缝形成的网络相互交织则最好,应加强地震反射资料的研究,以寻找这种网络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78 +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鄂西利川复向斜南部石炭系——三叠系储层与评价 [J].
陈宗清 .
海洋石油, 2002, (04) :24-31
[2]   川西南地区二、三叠系碳酸盐岩断带裂缝气藏 [J].
陈宗清 .
石油学报, 1995, (03) :37-43
[3]   川西南地区二叠系阳新统有效裂缝分布规律与布井方法探讨 [J].
刘仲宣 ;
夏绍文 .
天然气工业, 1991, (03) :1-7+6
[4]   试论碳酸盐岩断层圈闭油气藏地质条件——川东石炭系断层圈闭油气藏勘探实践 [J].
陈宗清 .
地质论评, 1986, (04) :374-383
[5]   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条件 [J].
陈宗清 .
石油学报, 1982, (01) :23-28
[6]   四川盆地的气源与勘探 [J].
程耀黄 ;
陈盛吉 .
天然气工业, 1982, (01) :27-34
[7]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 罗志立.四川地质学报. 1981(00)
[8]  
天然气地质学[M]. 科学出版社 , 包 茨主编, 1988
[9]  
沉积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宝主编, 1980
[10]  
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