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小麦吸氮特性与氮肥运筹的初步研究

被引:49
作者
张洪程
许轲
戴其根
霍中洋
董明辉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
关键词
小麦超高产; 吸氮; 施氮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普通小麦半冬性品种徐州2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北方冬麦区的河南省武陟县(N35.1°)与南方冬麦区的江苏省扬州市(N32.4°)培育超高产群体。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两地超高产小麦群体的吸氮特性:(1)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吸氮总量约增10%,其中主要增大了生育中、后期的吸氮强度,增加了中、后期吸氮量。(2)北方冬麦区(武陟)超高产群体总吸氮量与各主要生育期氮积累量均高于南方冬麦区(扬州)。不同生育阶段的净增吸氮量北方麦区冬前与抽穗后比南方麦区大幅度增加。相反,南方麦区因冬春温度相对较高,越冬期至拔节期的净增吸氮量多于北方麦区。据以上吸氮特性与典型超高产实践提出的合理施氮技术为:适当增加总施氮量,前氮后移,重施拔节孕穗肥。
引用
收藏
页码:935 / 9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黄淮地区小麦超高产形成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张洪程 ;
许轲 ;
戴其根 ;
霍中洋 ;
钱晓晴 ;
陈庆明 ;
段藏禄 ;
周基泽 ;
陈辛牛 ;
韩宣文 ;
潘山成 ;
任灵枝 ;
宋晓银 ;
崔男 ;
王有亮 ;
孙启善 ;
张玉勤 ;
尹兰福 ;
赵新华 ;
李本良 .
江苏农业科学, 1998, (02) :2-6
[2]   春小麦品种氮的吸收积累和转运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 [J].
张庆江 ;
张立言 ;
毕桓武 .
作物学报, 1997, (06) :712-718
[3]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I淮北地区小麦吸收氮磷钾特性的研究 [J].
汪芝寿 ;
曹承富 ;
孔令聪 ;
谢儒章 ;
李本正 ;
张存岭 ;
朱怀宝 .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01) :12-18
[4]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 [J].
黄德明 ;
俞仲林 ;
朱德锋 ;
高式余 ;
王绍华 ;
曹卫星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5) :59-65
[5]   高产小麦营养生理特性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J].
张继林 ;
孙元敏 ;
郭绍铮 ;
黄玉鸾 ;
陆桂玉 ;
唐银凤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4) :39-45
[6]   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的研究附视频 [J].
张国平 .
浙江农业科学, 1984, (05) :222-225
[7]   高产冬小麦对三要素的吸收和供应特点的研究 [J].
余松烈 ;
亣新华 ;
刘希运 .
土壤肥料, 1981, (01) :31-34
[8]  
江苏麦作科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苏省农学会 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