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被引:21
作者
刘承良 [1 ]
李江敏 [2 ]
张红 [3 ]
机构
[1] 湖北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2] 中国地质大学旅游系
[3] 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系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经济社会要素流; 城市流模型; 武汉都市圈;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7.06.009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对外经济联系呈现显著规模等级分布,空间结构上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鞍形"圈层结构。通过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武汉成为圈域经济社会要素流集散中心,城际经济社会要素流不同程度表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等级放射状"空间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51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
刘承良 .
人文地理, 2006, (06) :108-114
[2]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J].
刘承良 ;
朱俊林 .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78-82
[3]   中国大陆物流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J].
刘承良 .
经济地理, 2004, (06) :826-829+868
[4]   我国物流产业基本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分析 [J].
刘承良 ;
朱俊林 ;
徐亮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03) :170-172
[5]   技术流的动力机制、渠道与模式——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J].
许学强 ;
王欣 ;
阎小培 .
地理学报, 2002, (04) :489-496
[6]   近期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特征 [J].
张敏 ;
顾朝林 .
地理研究, 2002, (03) :313-323
[7]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 [J].
王铮 ;
邓悦 ;
宋秀坤 ;
吴兵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4) :331-340
[8]   国外区域联系研究综述 [J].
朱英明 ;
姚士谋 .
世界地理研究, 2001, (02) :16-24
[9]   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 [J].
李春芬 .
地理学报, 1995, (06) :491-496
[10]  
朱英明著.城市群经济空间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