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震旦-寒武系转换期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4
作者
杨恩林 [1 ,2 ]
吕新彪 [1 ]
石平 [2 ]
吴波 [2 ]
刘文 [3 ]
狄永宁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地质大队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4]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层学; 碎屑锆石; 沉积; 地质年代学; 注溪剖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通过对注溪地层剖面岩性、含矿性及接触关系进行详细考察,及对其黑色岩系中长石岩屑砂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84组有效年龄,其中864~742Ma年龄最集中,表明新元古代黔东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江南造山带为黔东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主要沉积物源区,而钒等成矿元素源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雪峰运动导致这些含矿岩体剥顶,大量金属元素注入海洋.海侵海底缺氧,富含这些成矿元素藻类死亡,钒等金属元素随同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在利于其沉淀富集的留茶坡和九门冲组地层成矿.536Ma为留茶坡组最后接受沉积时限和九门冲组最大沉积年龄,震旦与寒武系界线位于留茶坡组中上部硅质岩中,清水江组地层岩性的变形、变质和角度不整合于上覆、下伏地层的现象为雪峰运动地质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黔东北梵净山地区晚元古代岩浆活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王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08
[2]  
黔东地区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及地层划分对比研究.[D].汪正江.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03
[3]  
中上扬子上元古界—中生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D].佘振兵.中国地质大学.2007, 01
[4]  
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陈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12
[5]  
中国南方古大陆沉积地壳演化与成矿.[M].刘宝等著;.科学出版社.1993,
[6]  
贵州上前寒武系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M].王砚耕等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7]   华南陆块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观察、解释与检验 [J].
李献华 ;
李武显 ;
何斌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2, 31 (06) :543-559
[8]   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梵净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 [J].
薛怀民 ;
马芳 ;
宋永勤 .
岩石学报, 2012, 28 (09) :3015-3030
[9]   江南隆起带中段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J].
张菲菲 ;
王岳军 ;
范蔚茗 ;
张爱梅 ;
张玉芝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 (01) :73-84
[10]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扬子与华夏地块拼合时间与过程的约束 [J].
薛怀民 ;
马芳 ;
宋永勤 ;
谢亚平 .
岩石学报, 2010, 26 (11) :3215-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