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野生香蕉居群分布与居群内植物组成

被引:10
作者
刘伟良 [1 ]
王静毅 [1 ]
黎明 [2 ]
陈友 [1 ]
武耀廷 [1 ]
机构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野生香蕉; 阿宽蕉; 居群; 海南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8.1 [香蕉];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野生香蕉有生长势和抗寒能力等优良特性,是香蕉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来源。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野生香蕉的遗传多样性,是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调查研究了海南省野生香蕉的居群分布与居群内植物组成。海南岛野生香蕉(Musaitinerans)主要分布在北纬18°45′ ̄19°19′,东经109°22′ ̄109°56′之间,年均降水量1800mm等值线以内的中部山区及其东部的丘陵地带,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类型和空间距离等因素,划分为黎母岭、阜龙乡、南高岭、鹦哥岭、百花岭、阿佗岭、大本山和吊罗山等八个分布区域。根据野生香蕉生物学特性的调查,认为海南岛这种大面积分布的野生香蕉为阿宽蕉(Musaitinerans),基因型为AB型。阜龙乡野生香蕉居群内主要植物28种,其中乔本植物4种、灌木植物5种、草本植物8种、藤本植物4种和蕨类植物7种,野生香蕉为明显的单优群落,但也存在植物间的共生性和生长的竞争性。人工压力和生态胁迫是造成野生香蕉遗传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周围自然环境的恶化,也破坏了野生香蕉居群内各动植物的协同进化,建议从维护原生境来保护野生香蕉种质资源,并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和野外监测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76 / 4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海南岛地貌分区和分类 [J].
袁建平 ;
余龙师 ;
邓广强 ;
李婷 ;
毕华 ;
赵志忠 .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364-370
[2]   1961年以来海南岛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J].
王胜 ;
吴坤悌 ;
陈明 .
广西气象, 2006, (01) :24-27+44
[3]   西双版纳野芭蕉先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演替动态 [J].
唐建维 ;
施济普 ;
张光明 ;
白坤甲 ;
郭贤明 ;
朱胜忠 ;
段文桂 ;
宋军平 ;
刀建红 ;
黄建国 .
生物多样性, 2003, (01) :37-46
[4]   人为干扰对小果野芭蕉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J].
施济普 ;
张光明 ;
白坤甲 ;
唐建维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02) :119-123
[5]   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 [J].
王伯荪 ;
张炜银 .
广西植物, 2002, (02) :107-115
[6]   海南植物区系的多样性 [J].
张宏达 .
生态科学, 2001, (Z1) :1-10
[7]   西双版纳先锋植物野芭蕉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J].
刘爱忠 ;
李德铢 ;
王红 .
植物学报, 2001, (03) :319-322
[8]   西双版纳野芭蕉先锋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动态 [J].
张光明 ;
唐建维 ;
施济普 ;
白坤甲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0, (01) :23-27
[9]   广东野生蕉的初步调查研究 [J].
曾惜冰 ;
李丰年 ;
许林兵 ;
杨护 ;
林志雄 ;
黄炳智 .
园艺学报, 1989, (02) :95-100
[10]  
云南芭蕉科植物[J]. 李锡文.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