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55
作者
颜廷武 [1 ,2 ]
田云 [1 ,2 ]
张俊飚 [1 ,2 ]
汪洋 [3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拐点变动; 时空分异; EKC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与基于总量或人均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比,以播种面积作为测算指标揭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既便于年度间纵向对比,又消除了复种指数影响,使得研究更具操作性和公平性。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以农业经济强度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EKC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EKC关系且存在双拐点,其临界值分别为15 167元/hm2和27 647元/hm2。2012年,我国农业经济强度为28 725元/hm2,已超出高拐点临界值(27 647元/hm2),这意味着伴随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现下降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有18个省(区、市)农业经济强度超过高拐点值,包括北京、福建、海南、浙江、广东、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山东、陕西、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河南等,主要为东部沿海省份以及中西部部分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这18个省(区、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随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其余13个省(区、市)则低于拐点值,均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3从时间路径来看,对于未抵达拐点的13个省(区、市)而言,各自农业碳排放EKC拐点存在明显差异,甘肃、重庆、吉林、青海在未来5年内可达到EKC拐点;宁夏、安徽、黑龙江、陕西在未来6-10年内可达到EKC拐点;西藏、内蒙古、江西、云南、贵州则分别需要12年、14年、21年、23年、32年才有可能抵达EKC拐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J].
田云 ;
张俊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8) :1298-1309
[2]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田云 ;
张俊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18-121
[3]   中国碳排放的EKC检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赵爱文 ;
李东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33 (10) :107-115
[4]   中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J].
李波 ;
张俊飚 ;
李海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12) :8-13
[5]   我国碳排放轨迹呈现库兹涅茨倒U型吗?——基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分析 [J].
张为付 ;
周长富 .
经济管理, 2011, 33 (06) :14-23
[6]   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 [J].
王圣 ;
王慧敏 ;
蒋松凯 ;
陈辉 ;
蔡春霞 ;
孙雪丽 ;
李亚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6) :170-174
[7]   空间依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重新解读中国的EKC假说 [J].
魏下海 ;
余玲铮 .
探索, 2011, (01) :100-105
[8]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许广月 ;
宋德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37-47
[9]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10]   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评EKC曲线假说 [J].
侯伟丽 .
求是学刊, 2007, (04)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