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18
作者
赵平
南素兰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气候; 气候变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该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对我国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重建和整理,气候区划,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研究,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大气热源特征和臭氧变化的研究,古气候模拟,对气候变化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以及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5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大量气候资料并整理出版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对风能等资源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在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两个暖期,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相对冷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在变冷;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雨带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提出青藏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的综合物理图像;发现青藏高原夏季臭氧低值中心;模拟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中国气候变化特征;揭示出东亚季风环流系统及其成员;设计了多种预报方法;还将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向国家经济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25 / 7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4 条
[1]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J].
张人禾 ;
殷永红 ;
李清泉 ;
刘益民 ;
牛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538-547
[2]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J].
赵平 ;
周秀骥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548-556
[3]   中国大陆冬夏季气候型年代际转折的区域结构特征 [J].
施晓晖 ;
徐祥德 .
科学通报, 2006, (17) :2075-2084
[4]   东亚-北太平洋偶极型气压场及其与东亚季风年际变化的关系 [J].
赵平 ;
张人禾 .
大气科学, 2006, (02) :307-316
[5]   近50年我国日平均气温的气候变化 [J].
于淑秋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6) :787-793
[6]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周自江 .
气象学报, 2005, (06) :933-941
[7]   气候系统的非平稳行为和预测理论 [J].
杨培才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5, (05) :556-570
[8]   大气随机动力学与可预报性 [J].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5, (05) :806-811
[9]   末次盛冰期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隋伟辉 ;
赵平 .
第四纪研究, 2005, (05) :645-654
[10]   气候变化对蒙古栎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J].
郭建平 ;
高素华 ;
刘玲 ;
周广胜 .
资源科学, 2005, (05) :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