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红壤耕作利用过程中土壤肥力的演变和预测

被引:20
作者
孙波
王兴祥
张桃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南京,南京
关键词
低丘; 红壤; 肥力; 演变;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区域尺度上两个时段的定位采样 ,结合田块尺度上的长期试验 ,研究了耕作利用变化对我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土壤肥力演变的驱动力 ,建立了土壤养分变化与养分平衡间的相关预测模型。对比分析表明 ,丘陵红壤肥力的变化与养分平衡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保持荒地和水田利用方式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 ;旱地系统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 ,但在不施肥的针阔混交林中却下降 ;荒地开垦为水田后 ,土壤肥力有增加趋势。旱坡地红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变化量与氮、钾的平衡量的显著相关 ,而土壤速效磷与磷的平衡量间相关不显著 ,其原因是没有考虑磷的固定和矿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36 / 8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中亚热带缓丘区红粘土红壤肥力的演化 Ⅱ.化学和生物学肥力的演化 [J].
孙波 ;
张桃林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1999, (02) :203-217
[2]   湘南红壤地区土壤肥力现状及其退化原因 [J].
曾希柏 ;
刘国栋 ;
苍荣 ;
刘更另 ;
张铁钢 ;
肖增琪 ;
李光卫 .
土壤通报, 1999, (02) :13-16
[3]   红壤丘陵小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评价和预测 [J].
王效举 ;
龚子同 .
土壤学报, 1998, (01) :135-139
[4]   浙西河谷平原稻田长期肥力演变及提高对策 [J].
祝华明 ;
王美琴 ;
姚永金 ;
周爱珠 .
土壤通报, 1997, (04) :6-9
[5]   红壤丘陵区不同农业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李辉信,胡锋,徐盛荣 .
土壤通报, 1996, (03) :114-116
[6]   低丘红壤四种垦用方式土壤养分平衡和消长研究 [J].
吴益伟,傅庆林,孟赐福,傅雨露 .
土壤通报, 1995, (04) :165-167
[7]  
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林葆等主编, 1996
[8]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