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被引:83
作者
夏邦栋
钟立荣
方中
吕洪波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热水硅质岩; 泥化火山岩; 放射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中产出的层状硅质岩厚度为近20—80m,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孤峰组剖面有硅质岩型、碳酸盐岩型和硅质岩-碳酸盐岩混合型3种类型。层状硅质岩主要产在第一、第三2种类型剖面中。硅质沉积中心是一些菱形或椭圆形小型(面积在数千平方公里以内)凹地,其形成受断裂控制。硅质岩中产出泥化火山岩,层薄,且层数很多。硅质岩富Fe贫Al,富集As,Sb,Bi,Ga,Au,Ag,Cr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具有热水硅质岩的特征。硅质岩中混有少量非热水成因的物质。硅质沉积时海水温度约为几十度至160余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7+193 +19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苏浙皖地区二叠系硅质来源及其与油气关系的探讨 [J].
徐伟民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0, (01) :44-48
[2]   广西丹池盆地上泥盆统榴江组硅质岩沉积特征及成因讨论 [J].
陈洪德 ;
曾允孚 .
矿物岩石, 1989, 9 (04) :22-29+128
[3]   安徽南部下二叠统结核状硅质岩和层状硅质岩的沉积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朱同兴 .
岩相古地理, 1989, (05) :1-8
[4]   苏皖地区下二叠统放射虫硅质岩形成环境探讨 [J].
孔庆玉 ;
龚与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1) :86-89+123
[5]  
An accurate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are earths by neutron activation[J] . L. A. Haskin,T. R. Wildeman,M. A. Haskin.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Chemistry . 196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