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及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53
作者
吴孔友
查明
洪梅
不详
机构
[1] 石油大学
[2] 石油大学 山东东营
[3] 山东东营
关键词
运移通道; 成藏模式; 地球物理响应; 不整合结构;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准噶尔盆地自成盆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数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在剖面上可分为5种类型,它们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在纵向上,不整合分为3层结构,每层结构发育着多种岩石类型,它们在测井曲线组合上具各自不同的响应。不整合纵向的分层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同时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尽管不整合的成藏条件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形成各类不整合时的应力强度、应力作用方式及地层变形程度等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还具有各自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28 / 3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华北奥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相关区域性储层预测 [J].
刘波 ;
王英华 ;
钱祥麟 .
沉积学报, 1997, (01) :26-31+37
[2]  
Glossary of geology. Bates R L,Jackson J A. . 1980
[3]   碳酸盐岩顶部不整合面结构层及控油意义 [J].
张克银 ;
艾华国 ;
吴亚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5) :16-19+82
[4]   塔里木盆地前石炭系顶面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J].
艾华国,兰林英,张克银,吴亚军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6, (01) :1-13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油气运移 [J].
惠荣耀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7, (01) :65-73
[6]   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庞雄奇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67-70+128
[7]   中国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勘探技术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池英柳 ;
雷振宇 ;
瞿辉 .
石油学报, 2001, (01) :6-13+8
[8]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J].
吴孔友 ;
查明 ;
柳广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53-57
[9]  
Theory of the earth, or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bservable in composition, dissolu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and upon the globe. Hutton J. Royal Society Edinburgh Transactional .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油气的深源成因及勘探 [J].
王屿涛 ;
蒋少斌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1)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