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富钾埃达克岩成因的实验约束(英文)

被引:94
作者
Robert P.RAPP
肖龙
Nobu SHIM IZU
机构
[1]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and Mineral Physics Institute
[2]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3] Stony Brook
[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6] Woods
[7] Hole New York -
[8] USA
[9] 广州
[10] Massachusetts
关键词
富钾adakite; 实验制约; 中国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Adakite在地球化学上具明显特征的火山岩和深成花岗岩类岩石 ,见于洋内岛孤环境和大陆孤 ,如安底斯孤。在洋内岛孤 ,由热的消减的年轻大洋岩石圈熔融形成 (叫做“板片熔融”) ,而在大陆孤 ,熔融曾发生在构造或岩浆加厚的下地壳底(叫做“下地壳熔融”)。在这两种产状环境中 ,adakite的鲜明地球化学特征被认为是起因于 ,一种不同程度含水的变质基性原岩在足够深度上的部分熔融 ;这里的足够深度是指可使石榴子石在残余结晶组合 (即石榴角闪石和 /或榴辉石的残余 )中保持稳定的深度。“原始”或“母”adakite熔体一旦形成 ,便可能在其向上运移和侵位到中上地壳期间受到同化作用 (或是地幔 ,或是大陆物质 )和结晶分异作用的改造。中国东部晚中生代 (早中白垩世 ,16 0 - 110 Ma)的 adakite,与见于同一地区和其它地方的钠质 adakite相比 ,通常富含钾 (K2 O)和其它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 Ba、Th、U) ,有较低的 Na2 O/K2 O比值 (~ 1.0 - 1.1) ,类似于玄武岩在石榴角闪岩 -榴辉岩相含水熔融实验中所产生的 adakite熔体 ,要么是由洋壳板片熔融所形成 ,要么是由不同成分的玄武质下地壳原岩部分熔融所形成。尽管有这些成分差异 ,它们的总体化学特征仍然可将中国东部的富钾花岗岩类岩石定为adakite。我们把这些富钾的 ad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李伍平 ;
李献华 ;
路凤香 .
岩石学报, 2001, (04) :523-532
[2]   八达岭花岗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王焰 ;
张旗 .
岩石学报, 2001, (04) :533-540
[3]   西天山阿吾拉勒埃达克质岩石成因:Nd和Sr同位素组成的限制 [J].
熊小林 ;
赵振华 ;
白正华 ;
梅厚钧 ;
许继峰 ;
王强 .
岩石学报, 2001, (04) :514-522
[4]   大别山燕山期亏损重稀土元素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动力学意义 [J].
王强 ;
许继锋 ;
赵振华 ;
王人镜 ;
邱家骧 ;
包志伟 .
岩石学报, 2001, (04) :551-564
[5]   宁芜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王元龙 ;
张旗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1, (04) :565-575
[6]   北淮阳中生代adakite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J].
潘国强 ;
陆现彩 ;
于航波 .
岩石学报, 2001, (04) :541-550
[7]   宁镇地区中生代安基山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亏损重稀土和钇的岩浆产生的限制 [J].
许继峰 ;
王强 ;
徐义刚 ;
赵振华 ;
熊小林 .
岩石学报, 2001, (04) :576-584
[8]   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组成初探:埃达克质岩Sr、Nd同位素制约 [J].
张旗 ;
王元龙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1, (04) :505-513
[9]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钱青 ;
杨进辉 ;
王元龙 ;
赵太平 ;
郭光军 .
岩石学报, 2001, (02) :236-244
[10]  
Partial melting in Archean subduction zones: constraints from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trace element parti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eclogitic minerals and tonalitic melts under upper mantle conditions[J] . Matthias G Barth,Stephen F Foley,Ingo Horn.Precambrian Research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