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被引:20
作者
戴金星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油气地质学; 陆相生油; 煤成气(烃); 天然气水合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2 0世纪世界开采了 115 0亿t石油 ,64万亿m3 天然气 ,如此大量的油气开发是与油气地质的新理论出现并应用于勘探密切相关。 19世纪 70年代出现海相生油论 ,2 0世纪一直在发展和完善 ,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了重大作用。 2 0世纪 2 0年代开始形成的陆相生油理论 ,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999年产油 1.60亿t,使中国从“贫油国”而成为世界第五产油大国。2 0世纪 4 0年代煤成气理论形成 ,使勘探天然气理论从仅与腐泥型源岩有关的“一元论” ,发展于既与腐殖型煤系源岩也与腐泥型源岩相关的“二元论” ,促进了天然气工业大发展。世界产气第一大国俄罗斯探明天然气储量 75 %是煤成气 ,中国近期天然气储量大幅度增长是以煤成气为支撑的 ,2 0 0 0年全国气层气储层的 64%是煤成气。天然气水合物是非常规气 ,较一致估计资源量在 2 .0×10 16 2 .1× 10 16 m3 ,相当于当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总含碳量的 2倍 ,被认为可能是 2 1世纪的替代能源 ,潜力大。但由于地质的、成藏的、富集的、开发的和环境的诸多问题未深入研究或有待解决 ,目前未开发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10 / 7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中国沉积盆地的两个重要特点 [J].
刘池洋 ;
赵重远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6+23
[2]   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东部气聚集带特征──中亚煤成气聚集域研究之三 [J].
戴金星,李先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1-7+96
[3]   中亚煤成气聚集域东部煤成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中亚煤成气聚集域研究之二 [J].
戴金星 ;
李先奇 ;
宋岩 ;
陈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1-5+108
[4]   中亚煤成气聚集域形成及其源岩──中亚煤成气聚集域研究之一 [J].
戴金星 ;
何斌 ;
孙永祥 ;
李鹏举 ;
李先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3) :1-6+125
[5]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C5-8轻烃单体系列碳同位素研究 [J].
戴金星 ;
李鹏举 .
科学通报, 1994, (22) :2071-2073
[6]   莺歌海盆地东方Ⅰ—Ⅰ构造的天然气地质地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J].
何家雄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03) :1-8
[7]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气源及勘探方向 [J].
张士亚 .
天然气工业, 1994, (03) :1-4+97
[8]   中国近海大陆架的煤成气 [J].
毛希森 ;
蔺殿忠 .
中国海上油气, 1990, (02) :27-28+68
[9]   生物标志物在凝析气藏天然气运移和气源对比中的应用 [J].
王廷栋 ;
蔡开平 .
石油学报, 1990, (01) :25-31
[10]   琼东南、莺歌海盆地油气特征及其烃源岩研究 [J].
邓鸣放 ;
张宏友 ;
梁可明 ;
黄保家 ;
陈希江 .
中国海上油气, 1990, (01) :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