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下限对枣树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马军勇 [1 ,2 ]
郑国玉 [1 ,2 ]
周建伟 [1 ,2 ]
柳智鹏 [3 ]
机构
[1] 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石河子科学观测实验站
[3] 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糖酸比; 田间持水率;
D O I
10.13522/j.cnki.ggps.2019087
中图分类号
S665.1 [枣]; S274 [灌溉制度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究滴灌条件下适合沙漠绿洲区枣树生长发育的灌水下限。【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4种不同灌水下限T1、T2、T3和T4(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70%和85%),分析其对枣树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灌水下限的降低使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但是会提高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总体来说,T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值最高,且T2处理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枣树各生育阶段均较高。随着灌水下限的降低,提高了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品质指标;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时,枣树的单果质量和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43 g和6 832.9 kg/hm2。【结论】综合考虑枣树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建议灌水下限设置为田间持水率的55%,枣树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获得较好的红枣产量和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的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D].袁宇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02
  • [2] Deficit irrigation provokes more pronounced responses of maize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productivity to elevated CO 2.[J].Xiaojie Li;Shaozhong Kang;Xiaotao Zhang;Fusheng Li;Hongna Lu.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18,
  • [3]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improved fruit qual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ear-jujube trees.[J].Ningbo Cui;Taisheng Du;Shaozhong Kang;Fusheng Li;Jianhua Zhang;Mixia Wang;Zhijun Li.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7, 4
  • [4] Yield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cotton to partial root-zone irrigation in the oasis field of northwest China.[J].Taisheng Du;Shaozhong Kang;Jianhua Zhang;Fusheng Li;Xiaotao Hu.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6, 1
  • [5] 灌溉方式和灌水下限对温室青茄生长、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胡兰
    翟国亮
    邓忠
    蔡九茂
    张文正
    高剑民
    [J]. 灌溉排水学报, 2019, 38 (02) : 16 - 21
  • [6] 咸淡水交替灌溉对滨海垦区夏玉米生理生长的影响
    朱成立
    强超
    黄明逸
    翟亚明
    吕雯
    [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 (12) : 253 - 261
  • [7] 水分下限对西瓜/棉花间作水分生产效率及土地利用率的影响
    强小嫚
    孙景生
    宁慧峰
    [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35 (12) : 39 - 44
  • [8] 覆膜方式毛管密度和灌水下限对温室甜瓜生长的影响
    王京伟
    牛文全
    张明智
    李元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5) : 117 - 125
  • [9] 不同灌水下限对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盐运移和产量的影响
    汪昌树
    杨鹏年
    姬亚琴
    Miguel Aguila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 (02) : 232 - 238
  • [10] 不同水分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俊鹏
    刘祖贵
    孙景生
    申孝军
    刘小飞
    [J].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34 (08) : 7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