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植株不同粒位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

被引:5
作者
吴慧 [1 ]
胡大鹏 [2 ]
田巧凤 [2 ]
王广诚 [2 ]
张中宁 [2 ]
陈源 [2 ]
陈德华 [2 ]
张祥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
[2]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
关键词
薏苡; 粒位; 产量; 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薏苡植株不同粒位籽粒品质性状差异,以江苏薏苡居群和安徽薏苡居群为材料,分析其产量构成及其上部、下部籽粒品质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安徽薏苡居群在江苏地区表现出较高产量(2 988.0 kg/hm2),比江苏薏苡居群高199.5 kg/hm2。碾磨品质方面,2个薏苡居群均表现为植株下部千粒质量和出仁率显著高于上部。外观品质表现为下部籽粒相较于上部籽粒更短圆,在加工品质方面,安徽薏苡居群下部薏苡仁中总淀粉含量与上部差异不显著,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仅为3.2%。在营养品质方面,安徽薏苡居群下部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总含量(0.49%)高于上部籽粒(0.42%);江苏薏苡居群则表现为下部籽粒(0.40%)低于上部(0.43%)。安徽薏苡居群品质总体而言优于江苏薏苡居群。因此,在江苏地区,安徽薏苡居群产量较高,籽粒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较好,且在上下部粒位间品质差异较小,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809 / 8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J].
陈佳慧 ;
兰进好 ;
王晖 ;
王文文 ;
田纪春 .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06) :1001-1006
[2]   原料粒度对米粉品质的影响 [J].
陈洁 ;
蔡永艳 ;
吕莹果 ;
王春 .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1, (02) :27-29+32
[3]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J].
杨念婉 ;
李艾莲 ;
陈彩霞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13) :149-152
[4]   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党参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 [J].
马琴国 ;
王引权 ;
赵勇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6 (06) :46-48
[5]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其仪器分析的研究现状 [J].
韩金香 ;
胡培松 ;
焦桂爱 ;
罗炬 ;
邵高能 ;
唐绍清 .
中国稻米, 2009, (02) :1-4
[6]   湿热处理玉米淀粉的溶胀和水解性质初探 [J].
高群玉 ;
林志荣 .
中国粮油学报, 2007, (06) :27-30
[7]   薏米纳豆的开发 [J].
齐凤元 ;
金丽杰 ;
不详 .
中国调味品 , 2005, (10) :19-21
[8]   薏米乳酸饮料的研究 [J].
李晶 .
中国乳业, 2004, (10) :39-41
[9]   早籼稻米RVA谱特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温度效应特征 [J].
王丰 ;
程方民 ;
钟连进 ;
孙宗修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4) :39-43
[10]   国外科技简讯 [J].
汪开治 .
植物杂志, 2003, (01)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