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对流层-下平流层交换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77
作者
陈洪滨
卞建春
吕达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关键词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1.3 [大气结构];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UTLS)区域的高度范围大致为5~20 km。UTLS区域大气成分的分布及变化对于认识气候长期变化也极为重要,因为该区域的臭氧是一种有效的温室气体,其中的水汽、卷云和气溶胶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球长波辐射有很强的调制作用,因而对于天气和气候变化产生不可忽略的辐射强迫作用;UTLS区域中,还有航空业的飞机排放,强对流云云中与云上闪电产生相当量的NOx,这些都对UTLS区域乃至更高及更低层大气的化学成分与分布产生重大影响。该文介绍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区域的交换过程研究的意义和手段,同时介绍有关研究的进展,重点回顾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展的工作。另外,还列举一些研究问题和方向,最后重点展望青藏高原上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的研究,因为该地区UTLS交换过程不仅具有显著区域特征,而且在全球平流层对流层交换中可能有重要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813 / 8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2003年12月青藏高原上空出现微型臭氧洞 [J].
卞建春 ;
王庚辰 ;
陈洪滨 ;
祁栋林 ;
吕达仁 ;
周秀骥 .
科学通报, 2006, (05) :606-609
[2]   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臭氧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J].
周任君 ;
陈月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6) :899-908
[3]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变化的研究 [J].
周秀骥 ;
李维亮 ;
陈隆勋 ;
刘煜 .
气象学报, 2004, (05) :513-527
[4]   用垂直高分辨率探空资料分析北京上空下平流层重力波的统计特性 [J].
卞建春 ;
陈洪滨 ;
吕达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8) :748-756
[5]   东亚地区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对臭氧分布影响的模拟研究 [J].
杨健 ;
吕达仁 .
大气科学, 2004, (04) :579-588+644
[6]   一次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过程中臭氧通量的估算 [J].
崔宏 ;
赵春生 ;
秦瑜 ;
郑向东 ;
郑永光 ;
陈尊裕 ;
陈鲁言 .
科学通报, 2004, (05) :506-513
[7]   2000年北半球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的季节变化 [J].
杨健 ;
吕达仁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2) :294-300+328
[8]   东亚地区一次切断低压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交换数值模拟研究 [J].
杨健 ;
吕达仁 .
大气科学, 2003, (06) :1031-1044
[9]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研究进展 [J].
杨健 ;
吕达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3) :380-385
[10]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之间大气的质量交换 [J].
丛春华 ;
李维亮 ;
周秀骥 .
科学通报, 2001, (22) :1914-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