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生长季水热变化及其种植策略研究

被引:5
作者
靳英华 [1 ]
周道玮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生长季积温变化; 生长季长度变化; 种植策略响应; 吉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论文旨在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平原地区和林区的低、中、高海拔地区生长季水热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各地区作物种植调整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生长季积温增加和生长季长度延长及初日提前、终日延后的变化最大,种植策略的调整空间最大;林区中、高海拔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和积温变化大于低海拔地区,三个海拔地区生长季长度的变化主要是生长季终日延后贡献的。以玉米种植为例,平原地区可提前播种时间,延后收获时间,改种晚熟品种代替中晚熟品种;为躲避严重的春旱,其西部地区可延后播种时间,仍然种植中晚熟品种。林区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以中晚熟品种代替中熟品种,林区中海拔地区用中早熟、中熟品种代替早熟、中早熟品种,林区高海拔地区可用中早熟品种代替极早、早熟品种,三个地区主要通过延后收获时间,达到作物成熟所需热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460 / 147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J].
陶生才 ;
许吟隆 ;
刘珂 ;
潘婕 ;
苟诗薇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2) :143-148
[2]   东北地区农业及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应对措施 [J].
谢立勇 ;
李艳 ;
林淼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01) :197-201
[3]   东北雨养农区气候变暖趋势与春玉米产量变化的关系分析 [J].
王春春 ;
黄山 ;
邓艾兴 ;
陈长青 ;
张卫建 .
玉米科学, 2010, 18 (06) :64-68
[4]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及适应对策[J]. 赵俊芳,郭建平,马玉平,俄有浩,王培娟,邬定荣.应用生态学报. 2010(11)
[5]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J].
赵秀兰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1 (09) :144-149
[6]   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J].
韩荣青 ;
李维京 ;
艾婉秀 ;
宋艳玲 ;
叶殿秀 ;
侯威 .
地理学报, 2010, 65 (05) :525-532
[7]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 刘志娟,杨晓光,王文峰,李克南,张晓煜.应用生态学报. 2009(09)
[8]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J].
王江山 ;
孙凤华 ;
赵春雨 ;
王颖 ;
曹焉艳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9) :9053-9056
[9]   华东地区耕作制度对积温变化的响应 [J].
李军 ;
高苹 ;
陈艳春 ;
陈惠 ;
杨太明 ;
黄敬峰 ;
金志凤 ;
彭代亮 .
生态学杂志, 2008, (03) :361-368
[10]   中国北方地区霜冻日的变化与区域增暖相互关系 [J].
马柱国 .
地理学报, 2003, (S1) :31-37